从制造到创造 科技创新战略激发本溪经济活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0:56 国资委网站 | |||||||||
在刚刚结束的辽宁省“十五”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上,本溪市有33家企业带着50余项科技成果参加展出。无论参展的项目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本溪史无前例的。“十五”期间是本溪市科技创新亮点频闪时期,也是企业技术进步最快阶段。全市共实现重点技术创新540项,开发新产品624个,技术创新项目创产值321亿元。其中有15项创新成果荣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有122项获市科技成果奖。高新技术产值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已由2000年的不足30亿元,攀升到去年的80亿元。科技创新,使本溪这个老工业基地活力四射。
从制造到创造的质变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本溪市,“三老”是其原来的主要特征,即老企业采用老工艺,老工艺生产老产品。日久天长,人的思维也变得老化了。虽然不乏能工巧匠,也曾把普通生铁做成“人参铁”名牌等,但更多的是制造,缺乏的是创造,其产品档次和效益均与时下不可同日而语。 进入“十五”后,本溪全面实施了科技创新战略,又顺势抓了三个落实。落实机构编制———只有研发机构、编制、研发目标“三落实”的企业,才能享受科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也才有资格申请市里的各种科技经费补贴。在政策引导下,不仅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了独立的研发机构,一批中小和民营企业也都紧紧跟上。落实资金来源———市里规定,一般企业的科研经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1%提取;大中型企业要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另外还有贷款贴息、风险投资、专利转化融资等资金保证。企业的科技投入,相当于上个5年的一倍还多。落实科技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制,并不是由每个企业去孤军奋战单打独斗,而是要形成战线合力。本溪已建立的两家行业性质的国家级技术中心、8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6家实验室等,如今既是全行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又是本行业的协调组织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为创新人才营造氛围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为网罗创新人才,本溪在“三个环境”的创建上煞费苦心。首先是创建事业环境。市委、市政府和各大中型企业都建起了人才档案库。每逢招聘,都把科研项目、科技经费、招聘条件等捆在一起,同时公布。这种有的放矢的招聘,使双方都减少了盲目性。其次是创建工作环境。市里建立了“海外学子创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本钢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市里还对领办或创办高新技术项目者,有一次性10万至30万元的启动经费支持。再次是创建生活环境。对外地科技人员带成果到本溪转化的,不仅可享受本地成果转化的一切待遇,而且其家属和子女的生活也会得到妥善安排。 栽下梧桐引凤来。本溪各大企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可谓人才济济。仅本钢技术中心,就有高级技术职称者75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6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有36人享受本钢专家津贴。“十五”期间,总计完成科技创新307项,获省部级以上大奖的就有十多项,有4项在本钢应用的基础上,还在全国钢铁行业推广。市里还通过“借才生财”的办法,帮助100多家中小企业与60余家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联姻,完成了10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 强化核心创新能力 本溪的科技创新,是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展开的,也是与强化其核心竞争力齐头并进的。钢铁,是本溪目前的支柱产业,无论经济规模和对财政的贡献率,都占75%以上。所以,“两钢”理所当然成了本溪科技创新的重点。本钢近5年投资100多亿元,就是在技术改造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先后搞成了高炉新工艺、薄板坯连铸连轧、精轧机空轧空冷等多项技术创新。开发新钢种150余个,新产品240余个。其工艺技术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改造后的连轧厂蒸轧生产线,每5分钟就下线一个卷板,市场价格在70万元以上。技术创新使本钢的产品结构及增长方式都有了质的转变。他们生产的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管线钢等新产品,均销往上汽、北汽、海尔、海信、春兰等国内著名企业及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产品实现产值近200亿元。 北钢近年来也通过与国内知名科学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应用推广了快速分析仪检测、转炉建渣护炉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还先后实施了180余项节能、环保、原料替代等论证课题,创造效益达9亿多元。仅去年,北钢就成功自主开发和研制了花纹卷板、SAE1008软线、三级螺纹钢等20多个新钢种和钢材,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30%以上,全年增加经济效益2200万元,其中铸管公司成功研制的DN1200口径管还填补了国内水冷金属型铸管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