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9:38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蓝燕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在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新德里访问的前两天,我才知道了这件事。说给周围的朋友们听,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这个友好年知之甚少,对我们的近邻印度也知之甚少。
我们只能从互联网上了解:印度的人口已逼近12亿,10年内就可能超过中国;印度近三年GDP年均增幅8%,且一半来自服务业;印度IT业发展极其迅速,全世界获得IT业最高等级CMM5级证书的企业只有75家,而印度就占了40家;2005~2006年度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 相对于我们以往记忆中的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佛教的诞生地;盛产歌舞类电影和大篷车的国家;种姓制度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互联网上的印度和记忆中的印度哪个是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位陌生的近邻? 中印24共亿人口,每年人员往来仅40万 中国新闻代表团于2006年5月21日至28日在印度访问了8天,造访了首都新德里、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和著名港口孟买3个重要城市,接触了印度政界、工商界、媒体和普通民众,参观了闻名于世的泰姬陵、阿格拉堡、印度教比拉庙、印度国家博物馆,拜谒了圣雄甘地墓。给我们的感觉是,印度人对中国人的陌生至少和我们对印度人的陌生是等同的。 在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在一群群杏黄、湖蓝、艳纷等亮丽色彩的纱丽中,在棕黑色脸庞上那一双双黑亮的眼睛中,我们一行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格外引人注意。在一棵大树下,我们和几个印度人挨坐着乘凉,他们十分好奇地围着我们看了一会儿,一位印度小伙子终于有些羞涩地用带着浓重印地口音的英语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赵: “日本人?” “不,我们是中国人!”小赵很友好,他追问了一句:“知道中国吗?” “中国人?”对方笑着摇摇头,表示知道中国。 中印两个相邻的古国从法显赴西域取经至今已交往了2000多年,印度教的神山圣水都在中国的西藏,印度又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人民不可能相互不知道对方。 小伙子和身边的同伴交流了几句,似乎在搜寻自己会说的英语,想了半天,又问小赵:“你结婚了吗?”问话的口气就像咱们见面问对方“吃了吗”一样。 来印度之前,我们都认为,印度曾经是英属殖民地,英语在全印应该畅通无阻。而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去殖民化”教育,很多普通百姓已不擅长说英语,只有接受过较好教育的印度人才能讲流利的英语。 “当然。我有个女儿了。”小赵提起自己的女儿总是很高兴。 但是,小伙子也许再也想不出其他的英语单词,就和他的朋友们朝我们一笑再笑,以示友好。 在印度几天,像小赵这样被误认为是日本人的事,很多团员都曾遇到。我们也询问过印度朋友,知道中国吗?多数人都知道。但是有不少人是因为上个世纪中国和印度发生过边境战争而记住了中国。尽管时间过去了多年,因战争产生的阴影和隔膜仍未完全消除。 在印度第二大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座谈,德里版主编乔杜里先生和绝大部分印度人一样,没有到过中国。他说,对印度人来说,中国是个迅速增长的经济体,非常值得关注。而我们与中国的边境问题只是局部的。他介绍,这份在全印发行130万份,在美、英等4个国家设有分社的报纸,尽管经常从欧美的媒体上转载有关中国的信息,但是,开设驻华分社、设立中国版、购买新华通讯社的稿件等事情至今仍停留于讨论的层面。 外交部亚洲司主管印度事务的黄溪连处长在北京曾向我们介绍,中印两国总人口24亿,可每年双边往来只有40万人,不及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1/4,更无法与中韩每天1.5万人的来往量相比。中国国内航空公司目前只有东航一家开通了赴印度航班,每周二、四、五、日各一班,从上海飞德里。而从北京直飞孟买的航班,据说要等到今年秋季才能首航。 中印竞争各有优劣,印度在IT等领域领先中国 在印度,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印度和中国是竞争对手吗?在访问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印度在道路交通、市政管理、基础建设、开放市场等问题上与我们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印度的金融业、制药业、生物技术、IT业等领域都令中国同行有难以望其项背之感。正是这些领域带动了印度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印度的IT业与中国先后起步,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印度不仅有了信息科技部,有了印度IT法案,有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最高级别的IT企业,还创造了数百亿美元的产值,预计到2009年将达到620亿美元。 我们拜访了印度最大的两家IT服务性企业,TCS(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 Infosy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CS1962 年成立,现在是亚洲最大的软件和IT服务公司,是全球网络服务16强之一。2005~2006年度财政收入达到29.7亿美元。 Infosys被称为印度IT业的神话。这家成立于1981年,当时只有7名员工、几千美元的小软件公司,因为善于抓住机遇和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二十几年间便发展成拥有5.2万名员工,在世界17个国家设有分公司的跨国企业。Infosys被印度人称为“印度梦”。据了解情况的中国朋友介绍,印度的年轻人如果能获得Infosys的职位,那真是一件值得阖家欢庆的事情。在班加罗尔,进入这块占地近200亩、建有46座不同风格的办公和配套服务大楼、种植了各种造型的热带植物的地方,你会以为自己来到了美国或欧洲任何一家最现代化的IT公司。整洁、美丽、方便、高效、舒适,大约1.6万名员工在这里“享受”着工作和生活。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首席运营官Gopalak rishnan先生说,就像中国侧重于制造业一样,印度的IT业侧重于服务。Infosys具有全球性的客户,我们充分地了解他们,并为远距离的、高端的客户设计服务流程。我们的服务配送模式比传统的更全面,并以每年3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 正像印度总理辛格所说,印度和中国不应是对手的关系,亚洲有足够的空间让印中两国共同发展。 印度知名学者拉贾·莫汗对记者说:“竞争不一定就意味着是对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印合作的机会更大。只要中印经济健康发展,世界就不应担忧。” 有资料显示,10年前,中印每年的贸易额在10亿美元左右,而今天,约200亿美元的贸易额将很快被突破。印度在华投资企业已达150多家。而中国中钢、中建、中铁、中兴、华为、海尔、TCL、CMEC等许多大企业也活跃在印度的交通、通讯、电力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005年4月,中印两国总理宣布要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2006年定为“中印友好年”。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说,中印之间的竞争,更像是奥运会中的马拉松比赛,你追我赶、奋勇争先。更重要的是,两国在比赛中可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甚至相互扶持、共同前进。当中印都冲过比赛终点,世界上五分之二的人口将从我们两国的发展中获益。两国超过24亿的人民在这12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所创造的财富,将不可阻挡地牵引整个世界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