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湘财基金 金融控股大鳄天津泰达浮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 09:1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胡安胜 来源:中国经营报 刘惠文,天津泰达董事长,神情严肃,目光犀利,让人不由得猜想泰达是否又在物色下一个猎物:渤海银行、渤海证券、恒安标准人寿、北方信托、渤海财险、泰达荷银基金……短短两年内,泰达已经悄然构建了自己的“金融版图”。
6月6日,湘财荷银正式更名泰达荷银,这个湘财荷银基金成立4周年的纪念日,戏剧般成了湘财证券败走、泰达入驻的日子。 湘财证券:黎明之前的无奈退出 面对股市节节高涨的行情,湘财证券为何在“黎明到来前”退出?“湘财股东方是出于资金变现需要才做出股权转让决定的,我们也很遗憾,同时也很感谢他们。”荷兰银行中国区总裁章嘉玉表示。 资料显示,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突破127亿元,公司旗下基金业绩排名也名列前茅,其中一些股票基金自设立以来总回报率已经高达71%至90%。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湘财证券曾经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其中包括第一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增资扩股的证券公司、第一家全国性综合类券商、第一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但是,由于财务问题,湘财证券不得不抛出湘财荷银股份。 “这项股权转让谈判实际上从2005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泰达荷银CEO林伟萌对记者说,“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机构买家在谈判。”最终“绣球”被泰达夺得。 湘财证券原本持有湘财荷银67%的股权,通过这次转让,其中16%股权由原外方股东荷银亚洲接盘,其余51%则由天津泰达旗下的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受让。荷银亚洲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到了49%,北方国际信托则接替湘财证券成为第一大股东。 天津泰达:金融控股大鳄浮出水面 收购湘财荷银股份,让天津泰达又一次高规格进入金融领域——基金业,完成了从银行保险到证券基金业的布局。 资料显示,天津泰达成立于2001年12月,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它是由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泰达集团和建设集团组合而成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目前天津泰达总资产近500亿元人民币,全资、控股、参股企业200余家,拥有5家境内上市公司,3家境外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和实力位居天津市首位。 天津泰达成立后先后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快速拓张自己的金融版图。2003年,泰达与英国标准人寿集团合作成立了恒安标准人寿,中英双方各占50%股份;2006年2月,泰达与渣打银行合作成立了渤海银行,泰达作为第一大股东占股25%,渣打银行占股19.9%。 对于旗下各家金融机构的资源整合,刘惠文说:“泰达将会利用目前在国内的影响力和资源,促动基金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比如,在发行基金产品时,可以通过平台内的证券公司渠道、保险渠道、信托渠道等分销,同时,(后者)也会优先购买其基金产品。另外,如果政策允许,保险公司资金也可以委托泰达荷银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6月7日,天津滨海新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中明确指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 “天津泰达是天津开发区和滨海新区最忠实可靠、最可信赖的企业载体。”天津政府官方网站上赫然标示着。 混业经营:“坚冰”正在融化 目前国内外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间的跨国跨行业并购和多元化经营,使得金融控股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 尽管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我国法律也未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但实际上,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类似于集团混业经营、子公司分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光大、平安、招商、泰达集团等,一些大的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筹建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从微观经营操作环节上看,往往都是合法合规,分别符合3个监管部门制定的游戏规则。但有些情况下,其实质后果往往是产生不堪设想的、宏观意义上的风险。这也可能是大量违规资金进入股市屡查不禁的主要原因。”“当前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制度风险,即三个监管部门缺乏有效配合的监管制度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有关论述中指出。 而就在日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刚刚表示,保监会支持保险公司参股银行或作为银行的财务投资者及策略投资者,同时银行也可向保监会申请设立保险公司。这是中国监管机构首次明确对金融混业经营“开绿灯”,中国内地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政策大门正在徐徐打开。 “金融控股公司在国家政策上还有限制,我们会等待相关政策的出台。”刘惠文言语中充满了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