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反哺”之路如何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9:48 金融时报

  农业税取消了,农村教育经费增加了,支农贷款更多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下,这些都体现了对农业“取”与“予”的变化,反映了对“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的贯彻实施。

  那么,工业在反哺农业的道路上,现在到底走了多远?

  “抽血”越来越少

  用“哺育”一词来形容我国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颇为贴切。不论在工业发展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以主动和被动的方式,农业以各种形式源源不断地支持工业发展。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业反哺农业成为趋势。近年来,在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的推动下,我国在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逐步减少了对农业的剥夺。

  首先,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步缩小。目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已接近市场水平,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的提高大大低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幅度。

  其次,今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统计,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8亿农民可以因此受益1250亿元,人均受益140元。

  再次,国家进一步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力图平衡由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侵占农业用地的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渐减少以至消除工业及城市发展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侵占。

  “输血”越来越多

  在减少“抽血”的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补血”,也是推动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方式。

  第一,我国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近三年来,中央财政和国债建设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达7746亿元。今年3月,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对媒体说:“今年的预算安排支持农业的资金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也就是说,我们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五分之一强用到了农村。”

  第二,对农民直补模式进一步加强,促进农民增收。2003年,中央财政支农支出中,属于直接补贴农民的部分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补贴、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救济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农民直接受益的比重约占28%左右。2004年,又新增了粮食良种补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机械购置更新补贴等项目。今年,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综合直补,这是对种粮农民实施财政补贴制度的又一重大突破。

  第三,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加大。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初步统计,2003年至2005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3108亿元。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为此,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

  “反哺”任重道远

  专家指出,中国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

  农业税虽然取消了,对农民直补也增加了,但是农民增收仍然是个问题,农民、城镇居民收入“剪刀差”越来越大。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了7000元,相对收入差距也超过了3.2倍,而1978年相对差距是1比2.57。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也较少,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这些方面的差距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

  国家虽然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但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难免需要占用农业用地。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合理和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2005年全国耕地比上年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已接近警戒线。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使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更加艰巨。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地区却出现了“

民工荒”。在这些现象的背后,说明了全国有1亿多农民工虽然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却很少享受到社会福利和保障。如何使农民工享受和城市工同样的待遇,是一个难解之题。

  虽然面对诸多困难,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关注和支持,这将促使我国在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可以预见,“反哺”虽然任重而道远,却是越走越宽阔。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