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涛:昆明新政一年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0:3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康 庄 昆明报道 “500年前后,昆明胜江南”,明代学者汪湛海留下的这句话,既像是对现任昆明市长王文涛的鼓励,也像是对他的鞭策。
2004年4月,从上海松江区副区长的任上,王文涛来到素昧平生的昆明,任昆明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负责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工作,同年11月,代理昆明市长,2005年2月以高票当选市长。 一年之后的2006年2月24日,在再一次当选市长的会场上,王文涛说:“这一年我学会了吃米线、吃辣。但这些都是表面的,一个真正的昆明人的标准,在于对这个城市的爱和最大的投入,我觉得我做到了。” 他的“昆明新政”也得到了昆明人的赞同。 王文涛说,现在的昆明要以超常规的速度和模式发展,实现“超西安赶成都”的战略,实现汪湛海的梦想,全昆明上下官员必须十二分地投入,必须构建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强势政府,才能让昆明迅速实现历史性的转折。 2006年5月31日,距上次采访刚好一年,王文涛再次坐在本报记者面前。 昆明的机会 《21世纪》:在到昆明就职之前,您来过昆明吗?昆明给您的印象如何? 王文涛:我是2004年4月到昆明任职的,在此之前从未来过。印象中的昆明,可用8个字来概括:神奇美丽,神秘莫测。 到昆明后,我更关注的是发展。通过深入了解,我感到,昆明在综合实力上已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一些城市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昆明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这在省会城市中是不多见的,也是我未曾想到的。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昆明慢了。作为现任市长,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21世纪》:在与泛珠三角合作,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昆明能起到什么作用,面临什么机遇? 王文涛: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昆明召开之际,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首先,从昆明的地理位置上看,昆明一边连着“9+2”泛珠三角的国内区域经济圈,另一边连着“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区域经济圈。两个经济圈就像两个圆的交集,昆明正好在交汇处。 所以,昆明区位优势就十分突出,可以发挥两个经济圈的“桥梁”作用。过去,昆明作为祖国大陆的边陲省会城市,在边缘发展。今天和东南亚、南亚发展相连接,昆明又变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城市,从“边缘”变“前沿”,这就是昆明未来发展的战略机遇。 《21世纪》:昆明如何充分利用这样的机遇,做好昆明发展的文章? 王文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就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和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昆明将充分发挥与各城市差异互补的优势,积极参与和融入区域经济合作。我们将在《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协议》框架下,在经贸、交通、物流、投资、信息、旅游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共同开创区域合作的新局面。 在“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经济圈里,要发挥昆明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国家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东盟国家的玉石、石油、天然气、森林、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昆明的磷、铜、蔬菜、花卉等产品丰富,可以实现自然资源互补。 再如,东盟国家的工业偏重于轻型加工,昆明冶金、重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相对发达,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很强。还有市场也可以互补。 而且,昆明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两个经济圈之间起到承接双方产业和产品梯度转移的“桥梁”作用,并在实现这个转移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 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要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我们将全力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制造业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国际会展和旅游中心等。到2020年,将初步实现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昆明在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流动等方面的聚散效应将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将明显提高。 六大产业支撑新昆明 《21世纪》:以前人们一说起昆明的产业,除了旅游就是烟草,但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的经济过分依赖于一两个产业,是十分危险的。您觉得昆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在哪里?为什么? 王文涛:讲到产业问题,我先纠正一点,昆明产业除了旅游就是烟草的说法不是很准确。实际上,昆明在不同时期都有一定的支柱产业群,比如,“十五”期间,昆明重点培育了烟草、机电、生物资源开发、信息、商贸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只不过烟草和旅游这两大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更高一些。 目前来讲,昆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来源于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有效推进。未来的昆明,将围绕滇池形成一个城市圈。 当然,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作为支撑。昆明去年提出构建了“六大产业片区”的发展思路,主要以新型工业、现代物流、生物制药、信息产业、钢铁、磷化工、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现在,经过一年的运作,六大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增强,集聚效应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培育“两个新增长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我们提出围绕“居住、休闲、养生、体验在昆明”,推动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集中打造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世博园等6大景区。为了提升文化产业,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项目带动,培育壮大了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1.17亿元,占GDP比重达6.7%。 从总体上看,昆明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从城乡联动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全市14个县(市)区划分“三大板块”,鼓励6个相对发达的县区作为区域经济第一板块带头“领跑”,在促进推进城乡一体化上起好示范作用,在率先发展中增加优势。推进3个中等县区作为第二板块积极“跟跑”,努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在加快发展中增强实力。加大对欠发达的北部5县区第三板块的“助跑”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力争赶上全市发展平均水平,在提速发展中增加后劲。 今年一季度,领跑、助跑两大板块GDP增长均为10%左右,跟跑板块GDP增长13.2%,均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21世纪》:对于人力资源对昆明发展的制约,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文涛:说到人力资源的制约问题,我认为是影响昆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研究结果,在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昆明的人才竞争力排名第23位,说明我市人才资源匮乏。 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四大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民族贫困地区人才振兴工程和科技之光服务工程,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目的就是要扩大人才总量,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知识水平和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超西安赶成都? 《21世纪》:国家的西部发展战略经过几年实施,西部各省市实际上已经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对于西部发展战略的机遇,您觉得昆明的得失如何? 王文涛: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近6年来,纵向比较,西部各省市的发展都明显加快。 但我更喜欢横向比较,就好像竞技体育的赛跑一样,只有选择对手作参照系,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发现自己的差距。 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昆明排第三,成都经济总量比昆明大得多,西安的增长也比昆明快。贵阳、西宁的总量虽然比我们小,但增幅较高,几年内就能赶上来了。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中,昆明的集聚效应和影响力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更直接的收获,则表现在我们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确定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发展战略,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新的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超千亿、百亿大关,实现了“双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当然,也必须承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失去的也不少。比如,在机遇的把握上有差距,有的错过了最佳时机;在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滇池治理的任务还比较重,治理工作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