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杨崇勇:我们结束了七年低迷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0:21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的昆明,突然间炙手可热。

  2006年6月5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在昆明开幕——广东首倡发起的泛珠论坛,第一届在粤港澳同时召开,第二届在四川成都,第三届就落在昆明;同一天,昆明进
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除了800余国内展位,还预留了250个展位给境外客商,结果很快被认购一空。

  四面八方的力量,正向昆明汇集而来。

  昆明以及云南,素有“西南边陲”印象;在经济发展“梯度理论”(产业由沿海向中西部逐步转移)中,它是最后接棒的西部;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城市飞速发展浪潮中,昆明也默默无闻。一时间,原本对昆明视而不见的他们,为什么突然爱上了昆明?

  与此同时,昆明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

  内生的冲动是,今天的昆明,无论从面积上还是规划上,都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需求。外向的冲动是,今天的昆明,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机遇,也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经过10年彷徨低回,高原老城昆明 “向上的拐点”已经出现。

  本报记者 康 庄

  昆明报道

  杨崇勇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

  作为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今年51岁的他,曾经做过8年云南省政府秘书长,一届省委秘书长。

  本乡本土的成长经历让他谙熟昆明的一切,近10年省委省政府“大管家”经验,又让他对云南全局了如指掌,可以驾轻就熟地在全省格局之中对昆明进行定位。

  正因为对于大局和细节的洞察,对于昆明的蓝图,他有自己清晰的路径。

  2006年5月31日,在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召开前夕,他在办公室里用两个小时,向本报记者详细展示了:昆明不仅仅是昆明人的昆明,不仅仅是云南人的昆明,它是中国的南大门,是背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桥梁。

  昆明走出经济低迷期

  《21世纪》:您是昆明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一直在云南省内工作,应该非常了解昆明。您觉得昆明这个城市有哪些特点?

  杨崇勇: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素有“春城”的美誉。

  昆明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城市,境内生物、矿产、水电等资源丰富,磷矿、盐矿储量分别居世界和中国内陆第二位。

  昆明是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石林、滇池、西山等重点风景名胜区100多处,国家级黄金旅游线路10多条。

  昆明是中国离东盟10个国家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昆明将成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大通道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近几年来,大批的国内外投资者纷纷到昆明投资创业,希望在东南亚、南亚区域经济格局之中抢占先机。

  6月5日~10日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为昆明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之中,寻求新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2004年,我们就结束了长达七年的经济低迷徘徊。去年,我们的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588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0.46亿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分别居第三位和第二位,综合实力进入西部省会城市前列。

  《21世纪》:您认为昆明的发展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有利条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杨崇勇:目前昆明正面临着五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二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重视西部的发展,将使我们在农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内地和西部地区转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有利于我们吸引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

  四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央、省属驻昆明单位、企业和省内各州市积极支持昆明的改革和发展;

  五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昆明至泰国的高速公路、昆明到越南河内的铁路改造、昆明国际新机场的建设,将使昆明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往合作的重要连结点。

  以“昆明速度”重建春城

  《21世纪》:请问你们是如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

  杨崇勇: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城市建设过度向市中心集中,主城区面积狭小、人口和建筑密度过大,交通拥堵,绿化面积少,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差,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带动力、辐射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由于远离滇池发展城市,使滇池对昆明城市的烘托和支撑作用得不到完美体现,美丽的山水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城市特色和个性不突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而且严重地制约了昆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为此,2003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即:用18年左右的时间,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城市发展新思路,其主要内容是:以滇池为中心,在滇池东岸的呈贡、南岸的晋城、新街,西岸的昆阳、海口建设昆明新城,与北岸的昆明主城一道构成以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现代新昆明”,提升昆明的城市竞争力。

  我们的目的就是再造“春城”,把昆明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今年,我们实施东、南二环路拆迁改造工程,拆迁了170万平方米违章危旧建筑,这是昆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迁,创造了“昆明速度”。最近,我们还拆除了城市中心地价较高的临时建筑10万平方米,全部变为100多块绿地,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21世纪》:实施主城行政区划调整,对昆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杨崇勇:行政区划调整前,昆明主城核心区盘龙、五华两个区的总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这里集中了全省大部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型企业,是全省生产力布局最集中、最优化的地方。

  但由于地域狭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核心区的带动、辐射能力没有释放出来。通过调整行政区划,使四个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都成了昆明主城区的中心地带,有效地引导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聚集,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西山、官渡区相当一部分地方农村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落实了四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责任制,促进了四区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昆明主城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合理地布局社会事业,促进了四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四区都有了优质学校、医院和文化场所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医治滇池之痛

  《21世纪》:谈论昆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滇池。滇池污染相当严重,昆明人把它视作心中永远的痛。昆明在治理滇池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崇勇: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把滇池污染治理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大了滇污染治理的力度。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大污染源控制;

  二是成立滇池综合执法局,对沿湖企业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要求其做到达标排放、限量排放;

  三是对入湖重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大幅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河道景观。从前年开始,我们对流入滇池的20条河流,逐条进行彻底的综合整治,已经治理了3条,另外10多条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部治理好;

  四是草海改造和盘龙江治理,我们计划在5年内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把草海水质从现在的劣5类变成4类水,通过实施综合整治,使盘龙江水体达到景观水要求。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了滇池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盘活存量资产,多渠道多模式融资,投入滇池改造。

  治吏为转政府职能

  《21世纪》:昆明发展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而且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或多或少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您有什么样的办法确保政策执行,从而实现和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杨崇勇:城市的主体是老百姓。为了让我们的

公务员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近几年来,我们狠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由老百姓和社会各方面来对50多个机关单位进行评议,对排在最后3位的机关单位,进行通报、新闻媒体暴光,并由市委派出工作组帮助他们寻找问题和差距,制定改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狠抓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施行政审批告之承诺、行政首长问责制等办法,取消市级行政审批项目511项,精简率达66%。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将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30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60个工作日,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加快推进干部管理由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开展效能绩效考核,逐步形成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效能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着力解决决策失误、违法行政、行为失范和滥用职权以及执行不力和不作为等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