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中国正在催生新型全球货币框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中国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力正日益显著。在包括中国元素在内的多元力量影响下,“一个新型的全球货币框架正在形成”,6月5日,世界银行发展金融研究组负责人、《20
这个报告发布的背景,正如世行全球经济趋势研究组负责人汉斯·蒂莫所认为的:短期内,发展中经济体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仍会保持强劲增长。然而,由于外部环境会朝不利方面转变,这些国家更易受到冲击。 所谓的外部环境恶化,一方面指商品价格指数,尤其是石油、黄金价格从5月起开始大幅下滑。世行担心,这些商品价格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外汇市场近两个月来大幅波动,有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于2002年升值,但最近一段时间却大幅贬值。汉斯·蒂莫认为,这当然可以被看成是健康的价格回调,但也可能预示着价格的大幅波动。 “目前大家广泛讨论的是通货膨胀和利率上调问题。尽管我们密切关注势态发展,但更关心汇率市场的大幅波动。因为相比几年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增加,比如在中欧、南亚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大量进口石油使得经常项目收支失衡。”汉斯·蒂莫说。 但他同时表示,中国很有可能在目前国际金融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起到稳定作用。如果把199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价值指数定为100,2005年这个数字增长了9倍。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全球资本流量猛增的代表性国家。曼索尔·戴拉米研究认为,2005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量达到了4910亿美元。而上一次资本流量高峰出现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那次危机后,直到2002年,新一轮资本流动的迹象才逐渐明显。 戴拉米说,这些流动的资本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占比最大的是FDI(外国直接投资),这当中包括跨国公司对其他国家工厂、道路电信、购买银行等方面的投资。此外,流动的资本还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其他国家通过购买股票形式占有股份;一些公司发行的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币种计值的债券;以及政府和私营部门举借的以外币计值的债务。 他认为,此轮资本流量猛增的原因可归结为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外部因素而言,全球经济发展强劲,商品价格上涨,利率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很好。对比而言,内部原因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将原本固定汇率政策转为浮动汇率政策;积聚更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更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并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然而,由于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中国的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不断地以本币购入美元,其结果可能对人民币供应导致影响,造成通货膨胀。于是,央行又回到市场发行央行票据、购入人民币。从2002年起,央行一直在采用这种债务工具。到2005年,央票总量已经达到了GDP的11%。如此周而复始,外汇储备也如滚雪球般庞大起来。截至2006年3月底,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750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戴拉米预计,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在2012年达到2.9万亿美元。如果说,审慎的外汇储备是6个月的进口额的话,这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大量超额的。到了那个时候,假设所有的中国外汇储备都投资到美国国债,这部分的年投资收入将达1000亿美元。正是由于中国目前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以及这些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市场,使得中国的市场加强了对全球投资市场的依赖程度。 与此相关,中国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力正日益显著。“有意思的是,今年4月,当中国的央行调高一年期贷款利率,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随即发生了波动。这进一步说明了,一个新型的全球货币框架正在形成。”戴拉米说,此时此刻,对中国的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来说,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一个国家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过渡、资本账户半开放时,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管理必须协调一致;同时,要加强对内债和外债的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