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为此,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结合对辽宁省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的审计调查,走访了辽宁省丹东、营口、铁岭和朝阳4市的近300个乡村,召开由乡村干部和农民参加的座谈会40余次,会上,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提出了以下建设性意见:
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城郊农村应把握有利先机,采取市场运作、土地置换等措施,积累资金建设集体新厂、改造旧厂,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吸引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厂工作,以此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同时,将集体企业形成的利润投资于农村基本建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发展道路。
围绕品牌效应,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近年来,部分乡村在上级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品牌产品,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但是,这种特色还不成规模,经不起市场激烈的竞争,因此,建议各乡村建立、健全优势产业科研机构,建立制种、制肥、品种改良科研组织,提升现有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向科技要效益。
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开发农业生态及观光旅游。为满足城镇人口回归大自然的时尚需求,有条件的乡村应坚持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开发和建设一批自然风景旅游区、生态自助园区项目,鼓励游人亲手植下幼树苗,并允许以其名字命名此树,达到游人因经常呵护幼树而增加园区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在生态自助园区建设资金的筹措上,可以鼓励游人先期投资入会,而后享受会员价游园。
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科学引导劳动力流向,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近年来,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减免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极好的政策环境,各乡村应乘势而动,除保留原有种植业外,还要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并鼓励农民积极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及早购置农业机具开展大面积机械化耕作,同时,科学引导剩余劳动力对外输出,多条腿走路,切实促进农民致富步伐。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实现科教兴农。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策,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各乡村应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学文化、学知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鼓励村民安装电话和宽带网络,增进与外界的联系,开阔视野,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积极组织或聘请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解答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指导农民运用科技手段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军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