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警示存贷错配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22:5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短期贷存比最高达4.05,长期存贷比最高达4.82 本报记者 吴雨珊 北京报道 存贷期限错配日趋严重
一方面是银行业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另一面,央行却告诫商业银行,警惕由于存贷期限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以及信贷风险加大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5月26日,记者从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最新编撰的《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中获悉,央行于2005年末曾对国内八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不匹配进行摸底调查。数据显示,一年期(含一年)以内到期应支付存款与到期应收回贷款之比,最高达到了4.05倍,也就是在此期限内的负债远高于资产。而一年期以上到期应收回贷款与到期应支付存款之比则达到了4.82倍的高线,则意味着相对于中长期存款,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规模过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短存长贷,如果不发生大规模的资金流走,银行不会有什么风险,但伴随直接融资市场的迅速发展,从趋势上看资金大规模外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央行金融市场司一人士分析道。 非但如此,报告还指出,银行存贷期限错配有加剧趋势。这一方面来源于存款的短期化趋势明显。央行的数据表明,2000年-2005年,活期存款占定期存款的比例从39.4%上升到52.9%,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存款短期化跟当前居民的投资和消费方式密切相关,有房贷的人急于还贷,定期存款利率还没房贷利率高,另外我们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很多人倾向于买基金、保险或者股票等等。”前述人士说。 而矛盾加剧的另一个表现在于,资金运用更趋于长期化。5年间,短期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明显下降,从66.2%下降为44.9%,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则明显上升,从23.7%上升到了41.8%。 到2005年末,全部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多584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与短期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44.3%与40.2%。商业银行似乎更多地承担了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 报告指出,到2005年第四季度,存款短期化趋势加剧,中长期贷款继续增多,显示错配趋势有加重迹象。活期储蓄存款占定期储蓄存款比上个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而中长期贷款比上季度末上升0.6个百分点,短期贷款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 风险警示与解决之道 央行警示商业银行,“短存长贷”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并加大固有的信贷风险。 该报告认为,由于短期资金被过量用于长期信贷,银行必须寻找更多的并且更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支撑中长期贷款,这不仅存在困难,也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一旦银根紧缩,储蓄分流加剧,商业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报告还指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失衡,期限不相匹配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产生利率风险的主要原因。”“短存长贷”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利率变动之后,就会对银行的净利差收入产生影响。 利率上升时,若银行的利率敏感资产少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减少;利率下降时,若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多余利率敏感性负债,净利差收入也会减少。只有在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均存续期互相匹配时,才不存在这类利率风险。 另外,由于中长期贷款主要投放到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领域,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的产能过剩行业,此类贷款的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较大,而一旦发生损失,由于存贷期限错配,将使银行的压力加大。 要解决错配问题,央行建议从银行的资产方与负债方考虑,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通过发行次级债、一般金融债券、可转债等工具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报告鼓励商业银行尝试参与国际信贷衍生产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同时研究和推出利率互换、信贷违约互换等国外比较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商业银行通过购买金融衍生品,来冲抵资产负债业务在遭受利率变动和信贷风险发生时遭受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