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亿万富翁的新农村试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16:3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吴红缨 实习记者 姚伟 重庆报道 5月22日9时,重庆巴南区界石镇的政府大院里,正在进行一个村党委书记的上任就职仪式,这在巴南区尚属首次。 300多位桂花村村民赶来听新书记刘树生的就职演讲,刘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他
农村面积占71%的巴南区,自2004年底起就全面推行“能人治村”,因刘树生的上任掀起了高潮。区委官员表示,希望以此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家投入到新农村建设。 新村官 “三年内,我保证全村脱贫。”刘树生在就职仪式上说,三年内,保证让农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公路可行、有电影可看,五年内,带领村民把这个村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他还以个人名义,向桂花村捐款30万元,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在成为一个村官前,刘树生未与农村有过瓜葛。他上世纪80年代末“下海”创业,90年代创建重庆渝江森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现已过亿,同时他还是重庆市人大代表。 “他不会关注日常事务,重点是发展经济,但作为一把手,村里的大事还是要参与决策。”界石镇官员这样定义刘的角色。同时,作为村干部,他也有达标考核的任务,且在党组换届时,他要通过选举才能继续担任现职。 桂花村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2000,是界石镇最大也是最穷的一个村,2005年人均收入仅1655元。但另一方面,它又有很好的区位优势,重庆几条外环高速路在此交汇。这是一个交织着困境与潜力的村庄,对刘树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这个挑战是在今年3月出现的。这个月巴南区政府召开区属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动员参会的100多家民营企业各捐资30万,筹集的钱用于本地的新农村建设。 但“轮到企业表态时,出现了冷场。”刘树生说。于是他起来发了言,他认为靠企业的捐赠,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的问题,而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思路的更新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他提出到巴南区最贫困的农村去担任党支书。 这个建议当即得到政府的肯定和赞许。 能人治村 刘村生有意任村官的消息传出后,曾有数十个村、镇向他发出邀请,桂花村是第一个。桂花村原党委书记唐君臣表示,刘这样的人能给村里引来资金,并注入企业的经营理念。 唐现在的职务变更为“副书记”。他表示,这是他主动要求的,“既然要吸引人家来,就要有诚意”。 实际上,唐君臣和桂花村现任村长卢云当年都是作为“能人”被选中的,唐当时是界石镇政府机关公务员,卢则是一个建筑小老板。 巴南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左鹏称,老的村干部很尽责,但观念老化,从2004年底开始,巴南区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经济能人到村上去任职。 所谓能力就是指“能否带头致富”。其中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自己是不是先富起来了”。 目前,巴南区已有110名“能人”通过各种方式到村上任职,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干部是“能人治村”的主要人群。 左鹏表示,当村官仍要遵守村民自治的原则,村长要选举,村支书虽然可由上级任命,但换届时仍要参加选举。为了让村民对“能人”有所了解,政府在将他们作为候选人推出前,一般会派到基层担任村长助理等职务,使村民对他们的能力有所判断。 “效果是很好的。”左鹏说,以桂花村为例,唐、卢上任之前,桂花村欠债27万,经过一年,不仅还清了欠款,村集体还积累了100多万资产,今年可达500万。 界石镇一位政府官员称,“‘能人治村’是利是弊,还不得而知,但至少目前呈现的是‘利’,所以我们要坚持开展下去。” 重庆市农办综合处处长周正华称,农办赞同巴南的做法,并打算在全市推广。他表示,“新农村建设是个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这样有益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