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社会隐疾:无地无房无业影响社会稳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10:34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六日电 题:中外学者把脉社会隐疾 中新社记者 俞岚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消除社会隐疾,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高峰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建和谐社会”圆桌会上,北大教授张维迎、清华教授秦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香港
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张维迎认为“中国社会要和谐,最重要的是要发展”,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可能非常多。最让人担心的是,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劳动力成本将大幅上升(他的估计是上升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而技术创新又不能在短期内弥补成本提高带来的竞争力下降,再加上人民币可能继续升值,这些都将给发展造成极大挑战。 马丁·沃尔夫在“惊讶”于过去二十五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之余,亦提醒中国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模式。在他看来,中国必须解决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出口、投资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速、金融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三无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丁学良的“三无问题”即无地、无房、无业。具体而言,便是丧失土地的农民、丧失住房的城镇居民和丧失工作的未到退休年龄的人。他说,任何一个社会里如果有相当多的人属于这三个范畴,“这个社会不要说和谐,连稳定都很难”。 按照丁的说法,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规模最大的移民潮,即都市化。他估计未来二十年时间里大概有三亿人要从中国的农村移到城镇,“对农民土地的征收过程是谁都扭转不了,因此丧失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而且谁都阻挡不了”。此外,成片的城镇改造使得愈多的居民逐渐失去住房;而一些国企效益欠佳、大学扩招过快等造成失业问题日益严峻。 “三无问题”触及到城乡、农村,触及到青年人,受教育和没有受教育人的生存底线。丁学良担心,如果“三无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会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 处理好公正、公平、效率三者关系 马丁·沃尔夫说,按照国际标准来说,中国的不公平已经“超标”了。这种“超标”体现在地理上也体现在阶层上。 秦晖认为,中国除了公平和效率关系以外,更重要是公正和效率的关系。他强调,竞争本身应该公正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产生公平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张维迎觉得中国在改进效率和促进平等方面的矛盾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他表示,全球化本身会带来不同收入阶层的变化。要使中国真正的平等,工资地区差距要缩小,资本的地区差距要缩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真正放开市场。 改革取向需兼顾各方利益 秦晖坦言,目前中国要“追求一种没有分歧的改革大概是不可能的”。他表示,中国社会有价值的多元,也有利益的多元,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利益都应该有提出诉求的权利。中国下一步,中国的改革进程应该建立一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价值都有提出诉求进行博弈、协商和讨价还价的权利。 李曙光也认为,二十余年的改革为中国创造了丰富的成果,但如何分享这些成果本身又有可能会对和谐社会产生冲击。中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制度性保障不足,对规避和解决改革当中的矛盾和纠纷的立法不完善,执法缺乏力度,司法救济不充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