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助推创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9:46 解放日报 | |||||||||
今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 今年 2月 7日,国务院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国家政策》)。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经市委、市政府组织近 20个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后拟定的《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 36条”配套政策)昨天正式出台。 “ 36条”配套政策出台的过程,是精心酝酿、凝聚智慧,探寻自主创新更优路径的过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科教兴市主战略以来,本市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加大政策完善、科技投入和推进落实的力度,取得了很大成效。 制订实施配套政策,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牵头抓的重点工作之一。陈良宇同志指出,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制订实施配套政策的重要意义,要体现中央要求与上海实际的有机统一,普惠与聚焦的有机统一,延续与突破的有机统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上海实现“四个率先”的步伐。 今年 2月份以来,陈良宇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韩正同志在推进落实配套政策制订过程中要求,要制订实施有突破、重实效、可操作、具有面上引导性的政策,使政策做到看得懂、听得明、记得住、有机制、易操作。 配套政策方向逐步明确,重点逐步清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只有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提供最实用的政策支持,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深入推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 从今年 2月初开始,市委组织开展了 8大专题调研;市政府组织近 20家部门开展政策梳理、调查研究,拟订配套政策;市人大、市政协专门听取有关汇报,提出重要意见;在全市科技大会召开期间,全市 200多位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又广泛听取了区县政府、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意见。 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上海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需要,更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长期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必将被庞大的人口基数、有限的自然资源等瓶颈所束缚;随着国际竞争的愈发激烈,诸多产业会因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丧失竞争主动权。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较之于过去其他政策,“ 36条”配套政策更加强调创新理念的形成,更加突出创新主体的明确,更加注重创新机制的培育。例如,在创新理念上,要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的发展。在创新主体上,明确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普惠政策支持;允许民营、三资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申报上海地方科技攻关项目,鼓励他们的创新热情;此外,还将通过“科技小巨人工程”,逐步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机制上,提出要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创业投资风险救助制度,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缓解资金瓶颈,提高创新效率…… 一次次斟酌,一次次思考,一次次碰撞,为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奠定了扎实基础,更让上海自主创新的步伐更加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