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意大利的中国投资悖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15: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编者按· 意大利力图改变自身的命运。

  旧的产业已经凋敝,新的产业却还在孵化之中。2005年,意大利交出了整个欧元区最差的一张成绩单:GDP零增长,财政赤字占GDP的4.1%,就业率下降0.4%,对外贸易逆差持续
扩大。

  渴望经济重新发展的意大利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尽管两国在制造业中纠纷不断,意大利依然希望,来自东方的资金、技术和活力,可以与意大利在生物制药、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和旅游、物流等服务行业的潜力相结合。

  目前,中国对意大利投资的企业只有30家左右,据

商务部统计投资累计5475万美元,仅占中国对外投资的0.1%左右。中国企业对于意大利政府的热情推荐,仍需考虑自己的那盘棋。

  

罗马、威尼斯报道

  尽管位于旅游胜地威尼斯的郊外,但是Marghera丝毫没有水城的葱郁之气。相反,废弃的大型厂房和随处可见的管道提醒来客,这里更近似于中国的同类工业区。

  在废弃的厂房背后,如今是威尼斯科技园(Venice Gatewa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年,意大利政府将这里划定为纳米科技区,目前已经吸引了100家企业。尽管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开始盈利,但他们雄心勃勃,希望在纳米时代来临时分一杯羹。

  Marghera的命运就是整个意大利的命运:旧的产业已经凋敝,新的产业却还在孵化之中。2005年,意大利的GDP零增长,财政赤字占GDP的4.1%,就业率下降0.4%,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意大利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尽管两国在制造业中纠纷不断,意大利依然希望,来自东方的资金、技术和活力,可以激活意大利的经济。

  “吸引中国投资是我们在非欧洲国家之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5月15日,意大利发展委员会引进外资处总监如夙(Giampaolo Russo)在罗马对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中国对意大利投资的企业只有30家左右,据商务部统计投资累计5475万美元,仅占中国对外投资的0.1%左右。

  投资意大利

  到目前为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仍是在意大利投资额最大的中资企业。中远意大利合营代理公司(COSCOS)总经理傅承求宣称,“在欧洲,我是第一个管理码头的中国人”。

  尽管在意大利的十余年中,傅承求曾经遇到过黑手党勒索,也处理过工人大罢工,但他仍然给意大利的投资环境以很高的评价:意大利法律完善、对于外国公司没有歧视,傅说,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意大利肯定有中国公司的机会。

  意大利发展委员会引进外资处总监如夙对中国企业重点推荐的三个意大利的行业是:汽车、物流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行业目前都有中国大企业涉足:长安汽车公司刚刚在都灵成立了欧洲设计中心,江淮汽车集团也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第一个国外研发机构;中远在那波里港口占有50%的股份,承担了港口的经营管理,同时还涉足空中运输和陆地运输;华为在意大利也颇有发展。

  但是,中国大企业对于意大利政府的热情推荐,仍需考虑自己的那盘棋。

  “作为一个设计中心,我们前期的投入不会很大。”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外部进口二室主任徐光林说,尽管以后长安汽车有可能增加欧洲中心的功能,但到目前为止,刚注册不久的这家公司仍然以外观设计为主。

  “意大利的汽车制造技术也是全世界领先的。”长安汽车驻意大利代表处商务代表童福荣说。但是除了汽车设计和购买技术、设备之外,他的公司并没有做好在欧洲进一步建立自己销售网络或者设厂制造的准备。“一切都要一步一步的来。”徐光林说。

  这种思路得到了都灵一位汽车业资深人士的赞同,“这是比较聪明的,比一些中国企业为了品牌和技术,不惜高价买入国外濒临倒闭的汽车企业的做法要合算很多。”

  意大利的两难

  大企业的审慎发展,令中国企业投资意大利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国驻意大利经济商务参赞张俊芳向本报记者表示,近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对意大利投资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我们宁可花一个月去帮助华为投资,也不愿意在部分民营企业身上花时间。”张俊芳坦率表示,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对意大利毫无了解,也缺乏投资诚意,只是通过当地一两个华侨,就贸然出手,投资质量甚低。

  意大利投资促进署中国区经理米蕊回忆说,自从意大利投资促进署扩大对华业务以来,曾经有几家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咨询,希望能够在意大利低价买入一个企业,再关闭当地的生产,只是保留对品牌的拥有权。

  这类投资动向的出现令意大利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多了一份戒心。这种戒心表现在签证政策上,这几乎成为中国企业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据了解,在意大利,即使是中远、长安这样有知名度的大企业,员工到意大利的签证往往也是一拖半年,或者干脆拒签。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董津义将此列为意大利吸引中国企业最大的障碍。据称,中国政府为此多次向意大利提出交涉。傅承求则表示,中国企业正在商量成立一个协会,和意大利政府协商签证问题。

  “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意大利警方、签证部门和投资促进部门并不易于协调,而且中国人确实不断出现在意大利偷渡、失踪的消息,也令意大利不敢放松对中国人的戒备。”

  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想要在意大利发展要面临四个问题。”张俊芳说,“一是签证问题;二是劳工问题,意大利的工人不易解聘;三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对意大利缺乏足够的了解;四是意大利政府间的协调能力比较差。”

  “增加了解”,这几乎成为所有中意官员和在意大利投资的中国企业发出的忠告,“意大利在很多科研领域如生物、信息、航天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如夙说。他的机构虽然没有拉升中国企业投资的明确量化目标,却已经准备将向中国企业宣传意大利的科研优势、帮助中国企业选址、制定方案等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

  “物流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傅承求说,“做物流,需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有充足的货源,中远有这样的条件,但一般企业未必可以这样。”

  傅承求向中国企业推荐的行业是旅游业,他透露,中远意大利公司曾有意建立连锁酒店,并且做出了完整的商业计划,只是因为中远集团业务调整才未能实施。在他看来,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投资旅游业正逢其时。

  而董津义大使仍然推荐“意大利设计+中国工人”的思路,“双方合作增长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企业不应该低水平重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