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兵兵 发自上海
“此轮新政策必将比之前的‘国八条’更深层、系统,而六条措施中,住房保障体制和土地管理将是重中之重。”上海同策房产总裁孙益功认为,如果将这两头抓住,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调整住房结构,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专家介绍,除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外,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而这一结果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普通百姓。
来自基层的信息和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均表明,目前多数地方廉租房建设“欠债”很多,普遍存在廉租房源稀缺、申请“门槛”过高、覆盖面窄、建设资金缺乏等老大难问题。而业内人士呼吁,地方政府要以切实行动来“破题”廉租房建设。
资金成为最大瓶颈
杨浦区平凉西块动拆迁安置工作因为规模较大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而杨浦区政府也曾经考虑过用廉租房安置动拆迁居民,但计划最终搁浅。
“选到合适的房源是实现廉租房安置的最重要环节。”杨浦区政府某工作人员称。据了解,目前上海市规模最大,管理较完善的廉租房区域位于闸北区火车站北广场,由于这一片廉租房买下的时间比较早,价格便宜,政府长期经营后也已经建立了较良性的管理流程。“目前在市中心区域再寻找价格合适的廉租房已经十分困难。”上述政府人员表示,按目前的地价和房价,在市中心拿到一个同样规模的廉租房区,政府可能要拿出几亿甚至十几亿元。
廉租房体制的推行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瓶颈。目前,政府拨款和公积金增值收益仍是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据报道,北京市财政在2003年广渠门北里廉租房建设工程中曾投入专项资金2.57亿元,建成的廉租房1号楼包括2、3号商住楼只有约8万平方米,由于住房数目有限,搬进廉租房的只有300多户。
将廉租房与政绩挂钩
建设部日前公布的消息是,由于目前全国仍有近70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廉租房制度,未来将执行更严格的廉租房工作与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挂钩的方式。近日,另有专家建议立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将当年土地收益中10%~20%用于建立政府社会保障体系。
而根据国际惯例,廉租房的建设与经营通常是通过民间融资或政府举债的方式发行债券,以此作为长期的资金支持。近日,关于廉租房建设和经营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正在酝酿中,那就是动用公积金。据了解,目前上海等一些地区均在讨论动用住房公积金资产,建设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但目前这种想法仍处于专家讨论阶段,并没有真正实施。
相关报道
廉租房申请“门槛”高
目前,国内各地在廉租房对象的确定上基本根据三个指标来进行遴选:户口、家庭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明确规定只有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居民才能申请廉租房,上海还规定家庭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人取得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5年以上,其他成员户口迁入此住处须满1年以上,家庭人数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等。
在家庭月收入“门槛”方面,各地一般规定申请家庭月收入应在当地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在上海,申请人应该是接受民政部门连续救助6个月以上,在北京,连续享受当地城市低保待遇一年以上的家庭才能申请廉租房保障。
在人均居住面积方面,北京与上海、广州稍有不同,规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含)的家庭具有申请廉租房保障资格,上海和广州的标准都为7平方米,广州还规定申请人应该是无住房及租住私房的家庭,即“无房户”。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指标规定可能过于严苛,不仅将一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但是无力购房、租房有困难的城市居民,即所谓“夹心层”,排斥出廉租房保障范围,也将为数不少的当地低保户挡在廉租房“门槛”之外。(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