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杰 发自北京
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府副市长张君贵和陕西省渭南市政府副市长赵润民,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彼此说“今后一定要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这一场景出现在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牵头的“黄河新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论坛”上,另外一位表示要和上述两个市保持更多联系的是山西省运城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建合。
概念提出
黄河新三角地区,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中游,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结合地带。上世纪80年代,运城、三门峡和渭南三市经原国家计委批准,组成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轮流承办会议,并协商区域内经济合作有关事宜。
“但那时的合作模式更多的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黄河金三角并没有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赵润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黄河三角区域概念的提出成为必然,“这成为三市不约而同的愿望,也是今天提出黄河新三角区域的缘由”。
据悉,山西省已将运城市该发展战略写入了“十一五”规划。三门峡市和渭南市也将之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战略之一。
不过,三位市长都说,这一概念目前也只是刚刚提出,具体操作目前三个省市之间也一直在探讨和调研。
挑战重重
论坛上,三市市长对黄河新三角的未来发展都表示出了很大的决心。但是,来自一些官员和学者的质疑也不断提出。
据三市提供本报记者的数据,2005年,三市生产总值共约 1134.31亿元。
“该数值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具有全国意义。”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告诉记者,中西部地区的民间投资占全国民间投资的比重、占地方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都是偏低的。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认为,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政府究竟怎么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一个挑战。另外,政府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必要的财力,如果没有财力,政府的发挥空间就非常小。
“说实在话,最早知道三省提出这个战略,有点困惑”。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区域整体的协作发展规划、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和如何扩大开放等问题都是摆在三省市面前的挑战。
刘海泉认为,黄三角省市的经济情况相似性多,竞争性多于互补性。城市空间方面应该有一个比较超脱的机构(比如国家层面)来为这个区域做一个布局或者规划。“否则这个区域是不存在的”。
另外,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封锁很多。如果想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或者整体,没有统一的市场作为基础,物流、人流、资金流很难形成一个紧密的经济区域。
政策扶持
三市市长一致认为,黄河新三角区域战略在此时提出有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政策支持。
张建合说,新三角区域的发展主体将致力于多元化。不仅要有政府与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更主要的要推动经济实体之间的合作,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上广泛的合作。同时,新三角区域经济协作的范围和内容将逐步延伸和扩展。各省市的合作不仅在工业、农业方面,而且在文化、金融方面也要探索,努力把协作从内涵上和范围上向纵深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后凯认为,黄河新三角这三个核心城市都是三个省份的相对边缘化城市,也都是内向型和资源型城市,所以,它们真正要实现“十一五”期间取得大的发展和成就,一方面需要自身努力打破边缘化地位束缚;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刘海泉透露,商务部今年提出了推进东部资金和外资往中西部转移的政策,下半年会切实操作。
王建凡告诉本报记者,国家层面现在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就是致力于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上给予财力保证。
今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支持,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中央还要继续把所得税集中的收入的增量用于中西部地区,要解决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公共财政均衡与不均衡的问题。
王建凡说,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今年还要重点推出资源税改革,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