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5月23日电(记者 武勇 孟昭丽) 记者从正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尽管中国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中国东北平原黑土区的水土流失仍在发展中,面积不断扩大,黑土层变薄,土壤养分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目前东北黑土区水蚀面积不
断增加,目前大约为2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约有1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24292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45106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与此同时,黑土层厚度明显变薄,坡耕地年流失厚度超过1厘米,土壤养分也随之下降。据1979年的第二次普查统计,黑土层厚度在16-72厘米,平均约为44厘米。可到了2003年以后,黑土层厚度在40厘米以下的约有50%,许多地方的黑土层已经消失,土壤有机质也从开垦前的8%-10%下降到如今的3%左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不重视水土保持导致的黑土退化加剧,并带来一系列危害。大量的水土流失还造成江河湖库被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此外,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据调查统计,黑土区目前因水土流失形成的沟蚀和面蚀已经造成每年粮食减产1900万吨左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闫百兴说,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黑土层的流失和黑土肥力的锐减,东北黑土区粮食减产的幅度将会更大,届时将会影响东北甚至全国的粮食安全。
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增产粮食180亿公斤,5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摆脱了贫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