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河北大旱凸显京津冀分水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2:5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常菁 发自河北北京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拖拉机、小货车、马车上都载满了盛着水的坛坛罐罐,穿梭在田间小路上。百十号农民正在忙着给各自家的农田浇水,四十出头的老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5月10日,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下辖的大浪淀乡于拾拨村,老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过去我家还种有小麦,由于棉花更耐旱,现在全种棉花了。”老梅家有10亩地,棉花收成好的时候可以保证每亩千元以上的收入。但是今年能有多少收入,老梅不敢想下去。

  老梅身后约两公里处,是荡漾着万顷碧波的大浪淀水库——华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虽然现在大浪淀水库蓄水约有6000万立方米,但老梅家的田地却无法享用。因为大浪淀水库担负着保障沧州市区居民生活用水和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工业用水的任务。

  沧州市只是河北大旱影响的一个缩影。

    河北水资源匮乏

  提到缺水省份,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西北各省,很少会有人想到河北,但是河北水资源的匮乏着实令人吃惊。

  据河北省水利厅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自去年11月份以来,河北省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56%,其中沧州、廊坊、衡水更是偏少八成以上。据5月8日统计,河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000万亩,白地缺墒面积1600万亩。

  目前,河北省耕地、人口占全国的5%~6%,但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0.7%;降雨量居全国第23位,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29位。河北属于人口、生态双重压力下资源型缺水地区。

  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沧州市水务局。

  “沧州这地方是十年九旱。”沧州市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庞元清对记者说。

  据他介绍,沧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发生春旱,但是像今年这么严重的旱情还真是少见。由于干旱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沧州全市有2万眼机井出水不足或干枯。

  沧州的水资源更是匮乏。据沧州市水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沧州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的8%,沧州亩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国的6%。

  沧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文章告诉记者,沧州为缓解严峻的水资源匮乏形势,于1995年5月就开工建设大浪淀水库,1996年10月底主体工程完工并引蓄黄河水。为保证大浪淀水库顺利完成蓄水任务,沧州又于去年开辟了“王大”引水线路(从保定的王块水库引水到大浪淀)并引水成功。

  但是,这座华北最大的平原水库却早已无力承担农田灌溉的设计用途,近年来它的任务就是要保障沧州市区的生活用水和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的工业用水。

    生态恶化之痛

  今年的大旱,势必会加剧沧州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

  “去冬今春以来,沧州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7亿元,用于新打修机井、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和新打咸淡混浇井等。”李文章说。

  河北省水利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魏智敏告诉本报记者,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河北东部平原超采地下水严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和地面沉降面积较大。河北省东部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40~60米,已形成沧州等7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漏斗总面积达43915平方公里,这在全国是最大的。

  “地面沉降将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引水工程的安全,对京沪等重要铁路、公路交通干线构成威胁。”魏智敏说。

  如今已经72岁的魏智敏还能清晰回想起上世纪50年代河北充沛的水资源状况:“当时海河流域大小河流都有水,河北省更是拥有长达3100公里的内河航运里程。当年我可以坐船穿过河北从天津一直到河南安阳。那时候每年流入河北的水量为335亿立方米,而用水只有40亿立方米。”

  “现在,海河流域的大小河流不是干枯就是断流,整个河北省的内河航运里程已接近于零。”魏智敏慨叹道。

  “河北全省的用水大户是农业,所占比例超过70%。对于河北来说,农业用水的高峰是3~5月,但是河北3~5月的降水量只占到全年的约12%。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河北广大地区不得不过量使用地表河川径流和超采地下水。”魏智敏说。

  他告诉记者,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一个地区使用的河川径流量达到30%时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当超过40%时就会破坏环境,造成生态恶化。但是近年来,河北省使用的河川径流量年年超过90%。

  素有“坝上明珠”之称的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泊——安固里淖于2004年干涸。每到春季,大风把当地的沙尘和盐碱一并卷起,吹向北京。安固里淖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

  魏智敏分析认为,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之一是气候干旱,气候干旱使得该湖泊进水量远远低于被蒸发的水量,导致面积逐年减少;另一重要原因和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有关。自1997年以来,该地区大力发展错季蔬菜产业,地下水开采量成倍增长,导致原本流入安固里淖的水量渗入地下。

  据张家口市张北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坝上地区的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了十几米,过去用来补充浅层地下水的“淖”渗入地下,再加上连年干旱少雨,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荒滩。

  河北省水利厅

  原厅长、河北水利专家李志强多次指出,河北全省用水的污染和浪费仍较严重。近年来河北省年污水排放量达20亿吨左右,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水域和土壤之中,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使全省约70%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河北省的点源污染治理较慢,面源污染逐步增加,导致全省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6。

  魏智敏还指出,过量开采地下水还会使得地面硬化,造成渗水不畅。由于河北很多城市的排水管网跟不上城市的建设速度,所以近年来河北在汛期发生城市内涝灾害加剧。

  “对于河北来说,南水北调实现后将每年得到约40亿立方米用水指标,但是近年来河北每年超采地下水超过50亿立方米,所以仍然是入不敷出。对此,我认为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适水而行、量水发展’的原则。河北还应该借鉴国外缺水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以色列,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节水用水。”魏智敏说。

     破解京津冀分水难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水权分配上,河北为保障京津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

  北京的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都有河北的用水指标,河北曾经对两座水库分别拥有6亿立方米和3亿立方米用水量。但是1981年,北京提出现有的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河北遂放弃了这9亿立方米的用水指标。

  1983年,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成为引滦入津工程的水源,开始向严重缺水的天津年供水10亿立方米。

  此外,位于天津蓟县的于桥水库,建设时属河北,后随蓟县划入天津,但仍保留向河北年供水6000万立方米的指标。随着引滦入津工程的修建,于桥水库成为主要的在线调节水库,当年的保留供水指标,河北不再享有。

  此外,国家从2003年起开始建设从河北中部向北京应急调水工程。这一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一部分,将于明年竣工,为2008年举行奥运会的北京从南面提供水源保障。据河北省水利厅介绍,这一应急调水工程从石家庄的古运河枢纽至北京。它的实施,可在北京紧急缺水时,将西大洋、王块、岗南和黄壁庄4座大型水库的水配调过去,以解决北京水资源的严重供需矛盾。这势必会令河北水资源匮乏形势雪上加霜。

  “为缓解水资源的严重紧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河北不得不从山东花钱引黄入冀,费用从最开始的5分钱/立方米上涨到去年的8毛钱/立方米。所以不少人说,河北把计划经济的用水指标拱手送给京津,又用市场经济手段从山东引水。”魏智敏说。

  对于河北所处的尴尬境地,专家们纷纷呼吁要尽快建立水权制度,使受益方从供水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返还给上游地区,用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对此,魏智敏指出,从理论上讲这是可行的,但是要在海河流域实行难度很大。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尔坤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国家水权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过国家已有水权管理,只是还没有明晰京津冀的具体分配指标。

  “这个事情不能简单说成河北作出了牺牲,北京和天津受益。在中央财政中,已经对于河北进行了合理的补偿,北京和天津也给出了一部分经费,但这也不是简单的水资源的买卖关系。”高尔坤说。

  高尔坤指出,近两年北京市领导多次带队到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地区考察当地水源地的保护情况。高尔坤透露,水利部正在进行《水量分配暂行办法》的制定工作。水利部还组织了力量正在京津冀地区进行调研,三地用水量最终分配的指标也在积极研讨之中。

  “首先还应该从本地区的深度挖潜、节约用水入手。但是,如果这样做的成本已经高于跨流域调水的情况时候,就该考虑跨流域调水了。”高尔坤说。

  “对于华北地区来说,南水北调就是要彻底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彻底扭转华北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的状况。”高尔坤最后说。

  背后速读

  河北水资源的匮乏令人吃惊。

  对于河北所处的尴尬境地,专家们纷纷呼吁要尽快建立水权制度。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尔坤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国家水权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过国家已有水权管理,只是还没有明晰京津冀的具体分配指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