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自主创新北京新政 先行先试仍在路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 12:1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庆源 实习记者 李平 北京报道

  北京市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又有了“新政”。

  5月9日,北京市下发“北京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北京意见”)。

  据悉,该“新政”内容主要由今年2月国家出台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若干配套政策》——即所谓的“60条”——以及北京原有的优惠政策构成,此外,北京市还加入了其“独创”的几条措施。

  记者在对部分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在鼓励自主创新领域,一度存在政策落实不彻底的情况。而新政出台后,北京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或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政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处长颜振军介绍,今年2月国家“60条”下发后,北京就开始着手撰写落实文件。“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国家的‘60条’真正变成北京市自己的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重要城市,要确保重要科技优惠措施,在北京得到先行先试。”

  起草工作在北京市副市长直接领导下展开,北京市科委、发改委、工业促进局、财政局、地税局等部门多次集体研究,经过了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两次讨论,又由北京市委、市政府两个研究室审阅,前后修改了十几稿,最后过了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两道关,才得以出台。

  颜振军介绍,除去细化国家“60条”的内容之外,文件还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比如第52条,实施政府技术研发项目订购制度。“以前是企业或机构自己立项目,然后申报,现在是政府需要一项技术,比如政府需要一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就面向北京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院所进行招标,企业中标后,政府与之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此外,“北京意见”鼓励企业创制和采用先进技术标准,对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进行专利预测预警研究的企业给予资助。争取到2010年全市专利试点企业达到3000家,示范企业达到300家,对于试点企业的国内专利申请费用给予资助。

  “北京意见”中,税收方面的优惠条款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但颜振军介绍:“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的主动权很小,都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之前的一些规定加以制定的。”

  颜振军透露,目前国家科技部等部委正在制定针对“60条”的实施细则,北京市将等待这个细则公布之后,进一步明确北京市的内容。

  实施仍在路上

  对于北京市的自主创新新政策,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诺技术公司财务总监钟华表示,科技企业最想知道的就是政府能否给予企业资金方面的支持,特别是贷款。“以前我们获得的贴息贷款更多的是政府扶持的项目,而且有着严格风险评审。很多时候我们都主动放弃了。”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对于“北京意见”中的一些新政策,一些企业还尚不知情。

  曾全程参与国家“60条”制定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连燕华介绍,北京市在鼓励自主创新方面,一直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来制定自己的方案,但在实际落实层面,某些政策的执行情况一度并不理想,一些北京市的企业没有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

  事实上,早在2003年出台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市在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方面很不理想,与上海差距较大。例如在钢铁行业,北京市的

首钢在2003年就没有享受到这方面的优惠,而宝钢在同一年则有5000万元科技创新优惠税收;在汽车行业,
北汽
福田在怀柔的一个生产厂当年核算的科技方面的税收优惠大约有2000万,但最后未能兑现,而上海通用2003年实现了两个亿的创新税收优惠。

  在这个报告完成之后,北京市科委、工业促进局、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用友、燕京、首钢、同仁堂、福田等企业举行了一个研讨报告会,与会企业指出了税收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上海市2003年当年科技创新税收优惠达到了5亿元,而北京只实现1800万。“这样的创新环境,怎样来搞创新型城市?”连燕华说。

  连燕华分析了当时落实不力的主要原因,比如企业财务人员不熟悉技术,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没有科技创新方面的明细科目,其中涉及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自主创新的部分,财务人员不能完全入账。“当时,还是调研的几个专家帮一些企业完成了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申报账目处理。即使现在,一些相关的专家还一直在帮助企业做这方面的工作。”

  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这些问题在北京市实际操作层面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对于税务部门而言,经常举行政策的宣讲,但是他们没有动力教企业怎样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税务部门有自己征收的任务和压力。以同仁堂为例,同仁堂几乎是北京市崇文区惟一一家大型企业,在地方财政的压力下,政府部门当然希望能多收一些税支持区财政,所以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就被搁置在了一旁。从企业角度来讲,则力求保持跟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免因小失大。

  针对这个问题,连燕华给出的方案是,实行市内的财政转移支付,对财政收入较为单一、较为困难的区县给予转移支付。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北京鼓励自主创新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渐落实,每年科技创新税收优惠从数量上来讲,基本和上海处在了同一个数量级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