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郊区建设 枫泾模式潜力不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 06:0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彭朋 上海报道 在上海,村民入股创办村级工业园,以解决失地农民安置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努力,正在遭遇阻力。 “我们规划的第三期都市型工业园,一共是400亩地,但这次获批的只有100多亩,所
和以往的市级、区级、镇级工业园在向农民征地后不允许农民入股的运作模式不同,枫泾镇的都市型工业园是由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及村民三方共同投资入股建设,由镇政府托管,农民可以从工业园的利润中获得固定回报。其目的就在于为当地村民提供一笔长期而稳定的收入。 枫泾都市型工业园就是主要试点之一。 上海市经委官员介绍,推进新郊区建设的上海,目前有十几个这样的都市型工业园正在建设中。但在工业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上海,同时面临和市级、区级、镇级开发区争夺用地指标的这类村镇都市型工业园,只能在有条件的郊区发展。虽然这种模式在解决当地农民长期稳定收益方面颇有成效,但其发展规模难以壮大。 在庄海表给记者看的规划图纸上,100多亩的土地上,十几幢高至3层的厂房跃然纸上。“再过几个月,园区将正式开工建设。” 枫泾模式 针对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工业区B区获批用地面积缩水的问题,上海市经委工业处有官员表示,“现在用地指标紧张,所以我们只能一点一点的批。” 枫泾镇村办工业区是上海市推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试点。按照上海推进建设新郊区,从长远解决经济薄弱村农民和村级收入问题的导向,上海开始试点拿出一小块土地,用于镇村联合开发都市型工业园。 庄海表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镇村联合开发工业园的具体运作模式。 “首先,以村为主体成立经济发展公司,公司股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村民的闲置资金,我们叫农民持股会,但这个比例不会超过25%;剩下的75%由村集体可支配收入投资。”枫泾镇下属23个村,也就有23个村级经济发展公司。“按照规定,每户村民的入股比例不能超过6股,每股价格为5000元,也即每户最多只能投资3万元。此外,如果村民放弃这些股份,村委会还可回购。” 由于这些村级经济发展公司规模较小,注册资本仅约100万元,且比较分散,就需要有统一的公司来投资运作,这就有了镇村成立的股份合作公司。“我们的做法是镇政府占股20%,23个村级经济发展公司共占股80%。以这个公司为投资主体,由镇里来统一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招商、统一租赁、统一物业管理等。”上海振枫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就是第三期工业园的投资主体,公司注册资本3千万元,庄海表本人任董事长。 按照合同约定,根据各村经济状况的差异,工业园将向入股农民提供8%-12%的固定年回报率。这就意味着,如果农民以1万元入两股,每年便可获得800元~1200元的固定回报。庄海表强调:“不管工业园的收益如何,都优先保障农民的这部分收入回报。” 此前,枫泾镇已经用同样的方式成功开发了第一、二期都市型工业园共约170亩。截至去年底,第一期工业园实现产值1.3亿元,全年共收取405万元租赁费,解决当地25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第二期解决了38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枫泾工业区管委会预计,明年中下旬,第三期第一批十多幢多层厂房投入使用后,全年将实现总产值4.5亿元,税收和租赁收入各1000多万元,并将解决500多名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失地和镇保 “这次开发的第三期第一批园区,将涉及到20户人家、80多人的拆迁安置工作。”庄海表介绍,“我们共花去约1000万元的拆迁安置费,其中包括每户约50万元的宅基地及房屋拆迁补偿。每户的农耕用地,则以每亩12000元一次性补足。” 和前两期的操作模式一样,失地后的农民,将由镇政府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城镇社保,每人共计约54000元,“这就相当于城市居民的社保,只是额度没那么高。”此外,纳入镇保的这部分失地农民,退休后将获得每月420元的养老金。如今,在前两期建设中失地的农民,其中退休的,镇政府已开始每月定期发放养老金。同时,这部分退休人员将获得报销80%医药费的医保,而未退休的,医保报销额度为50%。再有,失地农民在刚开始的2年中还可获得失业保证金,每月约280元。 拆迁补偿后,失地农民可用获得的拆迁款在镇里购买1800元/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而当地同样标准的商品房售价约3500元/平方米。 同时,失地农民将优先获得在园区工作的机会,包括园区物业、保洁、保安等职位,都将优先考虑失地农民。 在工业园每年获得的税收和租赁收入中,绝大部分比例将用于全镇农民的退休养老金、医保以及低收入农民的生活费。 发展空间有限 “两年前开始试点时,市政府只是希望能利用存量土地,解决郊区农民的长远收益问题。”上述市经委工业处官员告诉记者,“希望能把工业化成果也汇集到农村,解决村级经济的发展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并能解决一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这样的试点被视为上海建设新郊区新农村的很好案例。原来的郊区农民长期收入方面存在问题,又不可能村村搞工业,所以市政府决定,尝试让各村共同搞工业园,造工业厂房,光是厂房租赁就是一个比较可靠而稳定的收入来源。 据介绍,目前在上海的嘉定、闽行、南汇等区,都在尝试搞这种村级可入股的工业园。 按照上海最新出台的“十一五”城镇规划“1966计划”:大力发展1个中心城、9个郊区新城、60个新市镇、600个中心村,吸引数百万农民进入城镇,逐步归并自然村。大力推广农村和农民投资郊区都市型工业园的枫泾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上述官员也表示:“目前上海市政府仍未确定这样的模式在上海郊区的推广力度。”按照他的分析,这一模式虽能解决农民长远收益问题,但难于大规模发展,原因在于:其一,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有限,在更大的如镇级以上的开发区投资中,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融资信誉度,都明显不足;其二,镇级、区级、市级等大型开发区,在市场运作中存在经营风险,不能确保给村民带来8%~12%的稳定回报;其三,上海工业用地紧张,村级和村民投资的都市型工业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和市区级开发区争用土地的局面,而绝大部分农业用地最终都可能归并入市区级大型工业园区。留给村级工业园的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