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埋单新农村建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4:37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曾春光报道 5月14日,北京经济学博士论坛暨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与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经济学思考论坛,此次论坛的发起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杨思远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认为,“只有农民自己解放自己,才能更好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脚步。”
杨教授对CIEN记者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建设中的土改、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等成功的方案都是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充分调动起农民自身的积极性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杨教授说,《十一五规划》采用了“少取”、“给予”、“放活”三种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无论是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还是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等措施,都是政府在外部推动,政策的支持是外因;对此,杨思远在其著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一书中有详细论述。因此,深化农村改革应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发动农村群众,以农民自身为主体打一场新时代的攻坚战,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大工业带动下的现代科技型农业。新农村建设为百姓撑起了一片晴空,全方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解读十一五规划,字里行间透露出政府繁荣农村经济的决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产业发展带动整个农业的纵深化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工业反哺农业仅仅是一个开始,农村工业的近期改革应更倾向于合作经济体制下的大型农场建设。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生态农业旅游园、无公害水果、反季节花卉等等都是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在注意到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现状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辅建设综合型大农场。在综合发展中突出重点,抓住农业技术创新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的突破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 他还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于以新农村建设为起点,最终推动农村向文明城市转化。经济学中现代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两者互促发展的产物,目前,我国城市化的速度相对较慢。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点代面,几乎是“村村点火”,这样的分散布局不利于降低成本,重复性建设浪费严重。而以村为单位进行重组联合,组建工业园区为雏形的大型航空母舰,集中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合力打出一个拳头,这样既方便行政管理,又降低基础设施水、电等重复建设的浪费,更可以加快服务业规模化的健康发展,也以集体为单位协调共管,加强环境保护,污水废物一条龙一并处理,省钱省力。同时上下游企业对口联姻,互相支持,产、供、销一体化形成资金雄厚的企业集团。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区之间的行政封锁,不同辖区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握手言和,走兼并重组的新发展模式。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把握新农村建设全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的发展,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