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办专项审计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重而道远(06-5-17)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1:53 审计署网站 | |||||||||
到2000年底,全国25个省份共有各类农村中小学危破校舍8400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700万平方米,严重威胁师生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两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工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前不久对安徽省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济南特派办这次对安徽省中小学危改资金的审计调查,共延伸了19个县(市、区),
据调查,危改工程实施中负债问题比较普遍。2001年至2005年,延伸县区中,有5个县区在危改中共负债6675.24万元,这些债务主要来自学校筹资、教师集资和工程欠款。在负债较多的同时,部分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财政专款闲置”与“乡镇负债筹资”形成较大反差,截至2005年9月,调查涉及的4个县危房改造财政专户共收到各类专项资金12746.1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拨入的危改专项资金6353万元,县级政府配套资金和捐赠款等其他配套资金6393.19万元,支出11487.28万元,结余1258.91万元。在结余资金中,闲置9个月以上的达967.18万元,占结余资金的76.82%。而4个县区所属的乡镇和学校为筹集危改资金已累计负债2837.72万元。一方面危改资金严重不足、乡镇负债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专户资金结余过大、财政专款长期闲置的不协调现象比较严重。 调查还发现,由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主要是针对校舍,尤其是教学及教辅用房,没有考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致使许多项目改造完成后,因附属设施不配套而难以正常运转。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没有考虑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还导致有的学校未经批准擅自缩小危改项目建设面积,将上级补助资金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造成校舍紧张。另外,部分地方危房改造完成后,校舍维护缺乏资金保障,难以保证危改项目达到最低5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此外,对危房改造中撤并学校的资产如何处置,没有相应的法规予以规范。特别是原来由村、乡镇及当地村民共同投资建设的学校,产权界定不清,在资产处置时各方争执不下,许多撤并学校的资产长期闲置,不能及时处置。 审计人员认为,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小学危房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全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危房改造的任务依然艰巨。危改是保证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工作。国家相继实行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从形式上看,各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有所不同,但从实质内容看,都是为了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目前,由于各类资金分别涉及不同的部门,实际上很难做到教育投入的统筹协调。为此,审计人员建议,将中小学危房改造同其他教育投资作为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确定中央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式。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危改工作的管理,规范工程实施程序,促使学校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国审计报通讯员 韩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