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挺进中国 合资只是跳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1:09 《财经》杂志 | |||||||||
4月中旬,中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诚信)董事长毛振华与穆迪亚太有限公司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叶敏在北京签订合资协议,穆迪将以现金方式,收购中诚信持有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这是迄今国际评级机构在中国合资的上限。 5月1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指出,当前中国评级业的困境和混乱,根源于高度管制
早在1993年,标普与惠誉分别与中诚信进行过接触。1999年惠誉与中诚信合作,注册资本2000万元共同组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此即为中诚信国际前身。惠誉允诺,合资期间不在中国独立开展与此合资公司相竞争的业务。可惜时运不济,合资公司成立后,2000年中国即停发公司债券,公司业务一直处于空白。 2003年以后,中国证监会草拟《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有消息称,可能会允许某些国外评级机构在中国进行独立证券类业务的评级,条件是这些公司要在中国以外做过十年以上评级业务、给中国企业海外发债评级超过七年。尽管只是一种可能,闻到风声的惠誉仍分外着急。惠誉与中诚信签有不竞争条款,在中国的业务只能通过中诚信国际进行;若此,早合资不但没有占得先机,反而陷入被动。 惠誉遂向中诚信提出两个方案:其一,增持中诚信国际股份到51%;其二,出售已有的30%中诚信国际股份。中诚信选择了将惠誉与IFC的股份购回。 惠誉的退出,并没有对其他巨头进入中国评级市场带来阴影。穆迪迅速跟进,2003年下半年开始跟中诚信进行接触,以致最后达成了上述合资案。另一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表示对穆迪收购中诚信的投资颇为关注。今年2月,标普和中信证券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包括中信标普50A股交易型指数和中信标普300A股基准指数在内的指数业务。 实际上,在合资的同时,各大评级公司仍都在揣测在中国独资的可能性。“我们实际是同床异梦。”毛振华对《财经》这样评价他与穆迪的合资协议:“他们要独资,我希望做中国的民族品牌。” 令毛振华如芒在背的,是协议里注明的这样一句话,只要中国政府方面同意,穆迪将继续增持。毛振华说,“当年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我,做了一篇报道‘中国的穆迪’。到今天,‘中国穆迪’没有做成,倒快成为‘穆迪中国’了。” 他坦承,中诚信跟穆迪的合资,本意在于“以市场换技术”,并不愿将公司控股权卖与外方。但穆迪显然不满足于此,希望在未来增持的意图已经昭然。据悉,在穆迪与中诚信的谈判中,穆迪即已表示,评级公司都是品牌业务,希望将来做自己的业务,但是不介意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合资真正把握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