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欲重塑区域政策框架 改变追求经济一致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2:4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宋蕾 发自北京

  中国将借鉴欧盟的政策经验,重塑区域政策框架。新框架可能包含新建区域发展协调机构、立法规范区域开发,以及起草财政转移支付法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责任。

  国家发改委昨天联合欧盟召开第一届“中国—欧盟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发改委副
主任杜鹰在会上表示,将借鉴欧盟“凝聚”政策经验,完善以“十一五”规划为纲领的区域政策体系,加强区域管理,促进东中西部互动发展。

  昨天,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还与欧盟地区政策委员希布内尔女士签订了《地区政策合作谅解备忘录》。

  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构

  希布内尔发言提出,欧盟地区政策制定的演变和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有相似之处,尤其2005年以来,欧盟接纳了东欧5个新成员国之后,贫穷人口增加、地区差异再次扩大,与中国急需平衡的区域经济面临相同的挑战。但是,欧盟的“凝聚”地区政策已逐步减少了成员国人均GDP的差异,而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差异却还在扩大。

  据她介绍,欧盟的经验是在地区与欧盟之间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比如财政方面将欧盟付出的支援基金和当地国家的私人与政府投资合并,组成结构资金投资,以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各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在此过程中吸纳当地发展经验。

  对此,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王新怀表示,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也将加强综合性、协作性。按照目前中国的投资管理体制,区域政策调控手段主要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或行业部门中。随着区域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的客观情况,需要各部门分散的政策手段整合协同,健全完善区域发展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金融、投资、产业、扶贫等政策的复合效应。因此,政府正酝酿建立一个统筹考虑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部门。

  同时,为加大区域经济政策的权威,王新怀透露,区域开发的立法工作已经启动。

  改变一味追求经济一致的思路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还指出,在整体协调的政策体系制定上,要转变政策制定的思路。

  他认为,目前的政策实施对控制区域差异扩大效果不明显。近年统计数据表明,沿海地区享用了90%的外商投资,长三角一个地区占用了GDP的五分之一。

  王一鸣说,过去的区域经济政策过于注重强调经济发展一致,但事实上青海与上海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致,因而政府的思路需要转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一致发展,而要寻求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生活水平一致,即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的投入达到公平。

  正研究财政转移支付法

  针对上述问题,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许宏才指出,为了匹配、落实区域间均衡的公共服务保障,在财政改革方面,财政部将进一步明确各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

  他透露,财政部正研究起草财政转移支付法,将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责权划分等财政基本问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他具体阐述,明确各级各地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将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属于全国性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由中央全额承担,以保证法治、法令统一。二是属于面向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支出责任由省、市、县政府分别承担,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属于不同级次政府共同管理的事务,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分清主次责任,对具有跨地区“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支出责任,由相关地区与上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承担。

  另外,今后一段时期,中央财政将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3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