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馨月 发自北京
从今年开始,国资委将对166家中央企业每年分别给出一份综合“成绩单”,从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方面做出评价,分出优、良、中、低、差五个等级,并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国际标准。
这套《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已于7日开始实施,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央企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判,评价结果将成为央企负责人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昨日,国资委负责人在就《办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尽相同。”这位负责人表示,三年前国资委成立时,国务院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他坦言,目前对国有企业包括央企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办法》规定的评价体系中不仅有国内标准,而且有国际标准,特别指出大型企业集团在运用国内标准进行评价的同时,要运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几年中央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多数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差距较大。引入国际标准就旨在引导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向国际大公司看齐,发现优势和寻找差距,促进提高国际竞争力。
他进一步解释说,国际标准也是行业标准,可以是国际上某个行业、某个优秀企业的水平,也可以是某个行业排名前列的一组企业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