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调控复杂性强 媒体称应对调控习以为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 14:48 中国新闻网

  据悉,在4月19日中国指数研究院主办的“2006中国房地产政策趋势研讨会”上,陈淮预计今年国务院依然将继续重点调控房价,相比于去年以调整楼市结构为第一要务,今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可能更为直接。

  中新网5月12日电《瞭望》周刊载文指出,按照惯例,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公报之时,便是经济学家们“是冷是热”的争论之际。从“冷热”到“是否调控”再到“力度如何”
,议题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质疑、辩驳乃至不以为然。而始自2002年的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也在这种间歇性的“口水仗”中被不断熨平,并可喜地延宕至今。

  一季度GDP高达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接近30%,新增贷款1.26万亿元。这三个数字,分别意味着:GDP已达“潜在增长区间的上限”;投资增幅与投资最热 的2004年几可比肩;而1.26万亿的新增贷款,则表明银行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贷出了全年贷款额度的一半还多!

  还有

房价,一年飙升17%的北京仍被业内人士认为“升幅不止与此”;而继续破着纪录的贸易顺差,则使我们不得不无奈地继续到美国大把采购。

  经济高位运行已成定论。最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用“三快”来概括一季度经济形势,即“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货币供应量过快,贷款增速过快”。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紧缩信号: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对“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焦化”四行业进行调控,严格市场准入,遏制产能过剩;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

  尽管只有0.28个百分点的利率上调,却释放了强烈的紧缩预期信号,市场人士又开始热议新一轮调控是否启动。而事实上,在我们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体系和机制尚不成熟的国家,“调还不调”已不是问题关键,因为“调控”已为常态:2001年扩大内需启动经济;2002年因势利导防止过热;2003的下半年紧缩政策走上前台;2004年加大紧缩力度;2005则继续加强和完善

宏观调控;至今年一季度,央行又因投资过热上调了贷款利率……调控之为常态,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指出,我们必须习惯于调控。由于经济中大量存在市场难以调整的角落,中国在调控的频率、范围乃至手段上,都远较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更为复杂。

美联储上调几个百分点利率就能解决的过热,我们则往往要“大动干戈”,甚至“拳脚相加”仍无济于事。因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调还是不调”,而是“该怎么调”?采用怎样的方式,把握怎样的力度,以及如何把过渡性的短期调控,与长远的市场体系建设紧密结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