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天津地位提升对环渤海发展意义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5:3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宜飚 香港报道

  天津对香港的诱惑力在增大。

  5月9日,率团到香港举办“2006香港·天津周”的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当地受到明星般的欢迎。

  2个月前,国务院的常务会议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原本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天津变身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加上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一道成为国家级新区,香港商人已闻到了天津新定位所带来的商机。

  当日招商周的开幕式结束后,戴相龙爽快接受本报专访。这位曾任央行行长多年有着丰富金融经验的市长对数字异常敏感。戴相龙对记者详细描绘了天津未来的发展规划。

  天津未来5年需要新增7000亿资本金

  《21世纪》:我们知道,你前一天和香港四大富豪见面。有没有具体的签约项目?

  戴相龙:我已经很高兴地和李嘉诚先生、郑裕彤先生、何鸿燊先生、郭鹤年先生先后见面,这次会有一些项目签约。但更主要的是,我让他们认识到了我们这个地区的远景。他们非常看好。

  《21世纪》:他们对哪方面的投资看好?

  戴相龙:其实他们在天津都有了投资。涉及房地产、食用油加工、港口码头建设等。他们表示将继续投资天津的码头、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建设。比如有的准备在天津建一个可能达到150亩面积的这样一个CBD项目,有的要建酒楼或者搞码头、港口建设,扩大在天津的港口集装箱码头规模。

  《21世纪》:你以前也曾带商团和项目访港,现在天津经济地位提升是否让你对此次招商抱有更大的期待?

  戴相龙:我更倾向于用数字来阐述对津港合作的期待。2005年,香港在津企业销售增长高达18%,利润增长更是达到40%。而去年天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1500亿元,提升地位后,今后5年预计每年增长20%,到2010年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1.4万亿元。按自有资本和借入资金各占一半计算,需要新增资本金7000亿元,平均每年1400多亿元。津港合作的前景不言而喻。

  相信设立产业基金能解决融资问题

  《21世纪》:按照你的说法,天津地位提升后,未来5年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用什么方法融资?单靠与香港的合作似乎不可能。

  戴相龙:我们的设想是,能不能把天津作为中国的产业基金管理中心,集中更多的人才,成立论坛、杂志,办学院,发展基金。在天津管理,向全国发行,面向全国投资。这是很重要的方面。

  目前据我的了解,中国有一只跟瑞士合作的中瑞基金,规模2000万美元;还有与比利时合作的中比基金1亿欧元,除此以外好像还没有其他的产业投资基金,所以这次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时,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我们,同意在天津做产业基金试点。

  《21世纪》:试点情况如何?你觉得能否成功融资?

  戴相龙:我们的计划是,这个试点要成立一个渤海产业基金,一共是200亿人民币。第一期是50亿,现在我们已经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国人寿、中国邮政储蓄以及中银集团等六家投资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第一期渤海产业基金。

  另外,我们还要成立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具体做法是会选择一家投资银行,加上天津企业,让发起人拥有一定的股份,有知情权,成立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

  目前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股本结构都已经确定,渤海产业基金和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有可能将在6月份宣告成立。它的成立将会有很大的意义。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将来其他的地方也要发行,我相信这个改革在全国会有很大的意义。

  天津与香港的交通会改善到让大家满意

  《21世纪》:相信和你的经历、学识和兴趣有关,你一直在天津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但是和国内其他大城市比较,天津的交通是欠发达的,阻碍了与外地的交流。是否会影响金融改革的效果?

  戴相龙:是的。交通方面正在努力改进。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北京到天津的快速铁路,共长115公里的路程,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就开始运营,那时候从北京到天津东站只要30分钟,而且可以3分钟发一趟车。此外,我们还正在建设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二线,这条高速路也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使用。我们还会改造北京到天津的普通线,再增加1条线,形成4条线,其中2条客运,2条货运,把北京到天津的时间从目前的75分钟,缩短到1小时;除此以外我们还会搞一些轻轨,把北京和天津连起来。

  《21世纪》:看来你很看重和北京的联系。但你是否觉得交通的障碍也会阻碍到津港合作?目前香港和天津航班不是很多,天津市是否有计划改善?

  戴相龙:我们天津机场过去发展得不够好,因为过去只是首都机场的一个备用机场。现在我们正在改进和扩建这个机场,增加了1条跑道,增加了1条发行道,把候机楼从2万多平方米,扩大到8万多平方米,用20个亿来扩大它的建设。现在它的吞吐量一年不到300万人次,我们计划到2010年扩大到600万或者是1000万人次,大概是这样。

  但飞香港班次,我不是很清楚。前几年上海到天津也不过三四班,现在有10多个航班。因此这可能是随着人流而增加的。我愿意向航空公司推荐航线,我也会找国家民航总局,建议他们给境外的航空公司创造一些优惠,让他们有更好的条件。同时我们天津市在港口和集散以及在服务方面都可以给予优惠,使它降低成本,这样增加更多的航班。总而言之国家推进国家滨海新区发展以后,天津跟香港的合作会更加密切,航班也会增加,我们市政府会在这方面努力,也会让你满意。

  《21世纪》:天津的“新地位”让你怎么看待与北京、上海之间的关系?

  戴相龙:我首先认为,天津定位的调整和提升体现了国家希望发挥天津的作用,带动环渤海发展的战略意图。同时希望发挥滨海新区的作用,服务经济都市圈。它的意义是很大的。

  北京和天津应该是各有侧重分工。北京更多的优势在发展科技方面。而天津有港口、有土地,可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可以搞国际航运中心,这样和高速铁路联系起来,各有分工,共同带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目前,国务院发改委已组织北京、天津、河北编制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我相信前景是非常好的。

  至于上海,我认为天津应该学习浦东。另外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根据周边对我们的要求,有自己的创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