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谚/文
保留、打包出售或拆分拍卖?647万千瓦发电资产的归属,引来国家电网公司与五大发电集团“明争暗斗”。
新源公司旗下的发电资产要被出售了吗?
消息不胫而走,断乎成为2006年电力行业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2006年的4月,正值新源公司——全称“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周年。新源一年前的横空出世,曾备受业内人士瞩目,因为国家电网公司原定要在两年内变卖的647万千瓦发电资产,被集中到新源旗下。这一发电资产的归属变得扑朔迷离。
早在2002年4月,时值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颁布,原国电公司控制的13741.37万千瓦发电资产的归属问题,就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因为根据“厂网分开”的原则,这些发电资产的绝大部分,被陆续重组进入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资、大唐等五大发电集团。
此外,有647.3万千瓦被暂时保留在电网公司,但要求必须在两年内变卖,以补充电网资本金和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另有920万千瓦也将变卖,用于支付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成本。
但当时的文件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对于发电资产何时变卖、如何变卖,并无详细方案。时经三年,国家电网公司并未变卖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反将其集中成立了新源公司,引起业内普遍质疑。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一次电力会议上发言时透露,目前留在国家电网公司的920万千瓦和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已经确定要马上变卖。
《财经》记者新近获悉,随着第八次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纪要下发,变卖的方案也已明确,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变卖方案的制定权,已由国家电网公司移交中国电监会。
在4月27日举行的中国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证实了这一说法,并强调电力体制改革下一步的重点,便是处理包括上述问题和主辅分离等在内的“厂网分开”遗留问题。
新源印象
电监会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源公司控股的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原则上将采取拆分资产、招标拍卖的方式进行。这与之前流传的“打包出售”思路已大相径庭。
同时,用于主辅分离的920万千瓦发电资产的出售,也正由电监会制制订方案。但与股权相对“整齐划一”的647万资产不同,920万发电资产的股权结构非常复杂,有相当一部分由地方参股,处置期很可能更长一些。
据了解,五大发电集团已纷纷表示了对这些资产的兴趣。
新源公司总经理崔继纯告诉《财经》,新源的主要发电资产主要包括三部分:在2005年成立之初,国家电网公司划拨给新源的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山东烟台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电站新能源的发电项目,以及2005年底国家电网公司所划拨的多家抽水蓄电站。
“可能是划拨的顺序问题给人们造成了错觉。”崔继纯说,“新源的主营方向是调峰调频的抽水蓄能电站,还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新能源电站、节能环保电站和可再生能源的项目。至于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是由新源公司集中代管。这是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集中加强管理,这些国有资产可能像冰棍一样化掉。”
崔列举了新源公司成立一年的运作情况。在成立之初召开的新源工作会议上,2005年利润目标是3.5亿元,争取达到5亿元,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25亿元;至年末,新源公司销售额如愿达到了125亿元,当年利润达到了4亿元。
“这4亿元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是新源成立之后靠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挖出来的。”新源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透露。
去留之争
对于647万千瓦的发电资产的未来,尽管“现在卖掉”且“分拆卖掉”方案已初成定局,决定权也移交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一位官员还是向记者表达了希望将其“继续留在新源”的想法。
“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目前已经达到5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容量和国家电网系统内调峰调频电源容量占全国装机容量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初电力体改时的10%下降到4%,比例严重偏低,这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位官员认为,把647万千瓦发电资产留在新源,表面上看是“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精神”,但按照改革的要求,“这部分资产变卖的目的是补充电网建设的资本金,电网公司最终还是会把这笔钱投到电网——包括抽水蓄能项目的建设上”。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将这部分电源留在电网公司,更能发挥它对维护电网安全稳定的作用。同时,通过新源的集约化经营产生的利润,也可以滚动性地发展新的水蓄能电站。
据此,国网公司的想法是,把647万发电资产继续保留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作为调峰调频的电源。“即使加上这647万千瓦,国网公司拥有的调峰调频电源所占的比重,也只是总电源量的5.6%。”
对这一想法,已经在发电侧展开竞争的发电企业自然颇表不满。
一位在东北市场参与竞价的电厂人士认为,“在电价由国家规定的前提下,矛盾还不甚尖锐;随着电价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发电企业对国网持有发电资产的不满程度,将日益加深。这一点在已经开展竞价的东北电力市场表现得很明显。”
据了解,在竞价过程中,电网公司有很大的调节空间。这不仅体现在价格上,也体现在年度合同电量怎么分配等各个方面;竞价后运行有偏差的时候,向哪个电厂调电,也有很多讲究。据这位消息人士透露,在东北参与竞价的发电企业,大多对新源公司在东北的元宝山发电厂表示不满,“感觉国网是裁判员,新源是他的儿子,我们在跟裁判员的儿子赛跑。”
对此,国网一位相关人士的解释是,“元宝山发电厂以后可以用来调峰调频,不参与竞价;再说,即使电厂赚了钱也是国家的。”
“即使不参加竞价,电网公司所有的电厂,其定价也会存在很大问题。”一位电力行业的资深专家认为,“电网公司之所以要把新源留下,是因为他们看得很清楚,电网企业经营发电资产赚得更狠。拥有调度权的电网公司参与发电侧的竞争,这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
打包或拆售?
今年3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一位副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新源公司的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可能全部“打包卖出”,买方有可能是中国大唐集团。
《财经》此后获知,所谓“打包方案”,亦即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下半年筹划的方案。由于受到其他发电公司的明确反对,这一方案已经被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否决。
2005年8月下旬,崔继纯第一次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了新源公司对下属的发电资产不希望拆分变卖,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想法。
事实上,与大唐集团合作的方案当时已初具雏形。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制订的拍卖方案,新源将以“分步走”的方式,将647万千瓦资产打包出售给大唐集团;第一步将先向大唐集团出让一小部分股权。
“关键是,这一方案如果获批,第一步走完了,第二步什么时候走,就只能由国家电网公司说了算了。譬如,第一步只卖10%,如果接下来不向前走,方案将最终演变成大唐公司成了新源公司的小股东,而发电资产最终还掌握在国网公司手里——这对其他发电公司是不公平的。”反对这一方案的一位五大发电集团中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出售新源资产的呼声渐强,将其资产打包还是拆分,一时成为电力系统争议的焦点。一位接近国网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国网公司也曾在内部考虑过将资产拆分拍卖的计划,但最终夭折。2004年年中,国网公司曾委托两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进行了出售的初期准备工作。当时的出售方案,是用招投标方式公开出售这些资产。同时,国网公司也审计了下属11家电厂的资产情况。
2004年11月,正当出售准备工作进行到关键时刻,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层换班,新任领导对这些资产的处置有了“新的想法”,出售工作便不了了之。
对此,国家电网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近日向记者解释,当时国网的主要考虑是,如果将资产拆分拍卖,“很容易失控,价格不知道怎么样,企业也不知道怎样。如果购买方将好的挑走了,不好的剩下,会产生别的问题——有的已经负债大于资产了,企业出于稳定的考虑,没有让它破产。”
平衡可能打破
但是,打包整体出售资产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五大发电集团目前的平衡可能被打破。
在2002年6月召开的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对于五大发电集团的安排是有“均衡性”的考虑的——将当时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的上市公司、水电流域公司和独立发电公司均衡地划入各大电力集团,各集团的规模和资产质量大致相当,在各个区域电力市场中的份额以均不超过20%的原则进行划分,每家发电公司拥有的发电装机总量在3200万千瓦左右——这等于为电力市场竞争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格局。
“正由于这种微妙的平衡,新源整体卖给谁,谁就将成为发电领域内的老大。因此,新源的出售引起了五大发电集团的普遍关注。”一位接近国家电网公司的消息人士近日告诉《财经》,“即使不完全出售,哪家发电集团持有新源的股份,也将因为这块资产与国网公司的关系变得密切,对经营更为有利,而同时可能对其他发电公司不公平。”
因此,当新源可能整体出售给大唐的消息在业界传开后,其他发电集团都表示出抵触情绪。一家发电集团老总甚至在电力高层办公会议上公开指责转让有“猫腻”。在这种情况下,电监会正在考虑的“将资产拆分拍卖”之策,便成为减少发电集团摩擦的“首选”,也是国网公司较难接受的方案。
华电集团战略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处长周苏军认为,属于新源公司的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属于优质资产,所处的电网“节点”也非常好。在2003年国内一些城市“电荒”开始蔓延时,五大发电集团都对这块资产表示过浓厚的兴趣。
“按照‘五号文件’的精神,这部分发电资产应该向五大电力集团公开拍卖。”华能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对《财经》表示,五大发电集团都对国网公司掌握的发电资产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即使现在已经过了最缺电的时候,我们仍然感兴趣。”
“目前,发电资产变卖事宜由改革领导小组决定,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把资产管好。”新源公司总经理崔继纯向记者透露,目前新源公司拥有的净资产为80亿元,总资产将近300亿元,“这个资产量在全世界来看都不是小交易,因此我们要谨慎为上。”-
《财经》杂志158期其他精彩文章:
海信收购科龙落幕
电价连环上涨风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