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房价高涨令消费扭曲 全国居民收入近二成买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蔡国兆 彭勇 实习生 颜晓雪

  在普通消费者日益觉得商品房价格难以接受的同时,中国将近二成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被用于购房,个人住房消费与社会总消费之比达到1∶5。通过有关数据的对比,业内专家日前就中国房地产持续过热、消费扭曲的状况再次提出警告。

  令人震惊的数字对比:1.42万亿∶8.32万亿

  尽管在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态势下,部分地区出现消费者持币观望现象,但2005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旧火热。建设部专家谢家瑾日前透露,我国居民住房消费持续扩大,2005年仅个人购买商品住房消费达1.42万亿元。

  与此同时,不久前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显示,全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2万亿元。在该年份,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人口5621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5元,人口74544万人,由此得出的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8.32万亿元。

  将居民住房消费与社会总消费进行比较,比例达到1∶5;与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比较,占比达到17.07%。“这些比例在意料之中但也是惊人的。”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表示。

  就在房地产市场消费持续高涨的同时,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却根据东部地区商品房均价得出70%城市居民没有购买新房能力的结论。而网上,一个抱怨房价高涨的新名词———“房奴”也日渐流行。

  “购买力与现实消费之间的悖论表明,中国目前的住房需求是一种被外力扭曲的消费,房价的持续、非理性上涨造成广大中低收入者超越个人经济能力的恐慌性跟风,这是典型的‘羊群效应’,这将给个人和银行带来巨大的隐患。”上海房地产界独立评论人顾海波说。

  扭曲:三大需求支撑热潮

  70%城市居民没有购买新房能力,房地产消费为何依旧高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支撑当前住房消费的主力主要来自投资性需求、被动性需求和“被驱使的改善性需求”。

  “社会财富投资渠道相对匮乏是造成国内住房消费高涨的一个重要原因。”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陈昱新说。房地产不仅包含稀缺的土地,也凝聚着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在近几年股市、债市投资回报率难以让人满意的情势下,作为代表一篮子要素的组合投资品,房地产必然会成为社会投资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口的基数很大,虽然贫富有异,但少数人买房就能构成需求。”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也认同投资性需求对中国住房消费的影响。目前,中国部分地区住房销售额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当地居民当年可支配收入总量。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量是3115.20亿元,而当年上海的商品房销售额则达到了2163.3亿元。

  在投资性需求之外,城市化加速引发的大规模被动性需求增加是引致住房消费居高不下的另外一个因素。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1999年低潮后,我国城市建设从2001年重新提速。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年增速在2005年达到27%。“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展开相适应,中国每年的拆迁量非常惊人。2006年,上海世博会建设动迁1.8万户居民,轨道交通前期建设动迁1.3万户居民,3月份该地楼市的‘回暖’就与此有关。”顾海波说。而日前发布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认为,“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营城市、盲目大拆大建”对住房消费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改善性需求也对住房消费形成了巨大推动。“中国人历来强调有恒产才有恒心。中低收入人群通过按揭贷款等形式购买‘高价房’,透支了家庭消费,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尹伯成说。他认为在房地产市场普涨的形势下,中国居民的改善性需求被房市追涨风气所“驱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扭曲的。

  泡沫:投资性需求亟需重招抑制

  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5.5%,房地产泡沫继续在积累。

  如何挤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记者采访的专家不约而同地强调:改变住宅供应结构,满足被动性、改善性需求,与此同时,要加大力度抑制投资性购房。

  尹伯成认为,应对投资性购房出台贷款限制政策,分类开征物业税。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黄俊青也建议,要在不增加存量的基础上增加供给,必须抑制需求。国家应在第1套住房免税的基础上,对第2、第3套住房实行累进征收房产税。

  顾海波则称,“政府的楼市调控要求抑制遏制投机、抑制投资,同时要管住银根、管住地根,也就是要求通过供需两方面的双向调节来系统地调控房地产投资和房价上升过快。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并没有对投资与投机的界限作出明确的划分,加上地方上对银根的全面放松,致使国内外热钱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淘金’,房地产投资越调越高、房价也越调越高。”他认为,当务之急是中央政府应对此作出规定,并在落实购房实名制和住房资料联网的基础上出台严厉措施,并通过利率和信贷的手段管住银根,使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真正进入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顾海波同时提出,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国家去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在地方和相关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5月28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央行发出货币紧缩信号,后续是否会出系统(土地、税收等)调控的组合?我们将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