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对外投资骤热 发改委外资司正在拟订相关规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7日 11:48 财经时报

  《财经时报》获悉,国家发改委外资司目前正在拟订《境外投资“十一五”规划(草案)》。根据这份拟订中的纲领性战略规划草案,国家将继续扩大境外高技术领域投资,推进剩余生产能力的转移,争取进一步带动设备和产品出口

  □本报记者贺子苏

  5月的朝鲜,金达莱花静静绽放。又一家中朝合资企业即将在这里上马。

  “这个月底我们在朝鲜的钼矿公司就要正式生产了。”浙江温州广寿集团办公室主任姚先生说。

  广寿集团去年已开始行动。2005年3月,在获知中朝签署双边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之后,该集团找到朝鲜对外经济协力推进委员会,在朝鲜平安郡龙兴选矿区,合资成立了“大广合营公社”,从事钼矿开采、生产和销售,以降低成本,避开国内激烈的竞争。

  随着一系列对外投资便利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像广寿集团一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在中国这个过去的资本单向流入国,情况正在改变。

  资本待发

  商务部4月25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80%.相比之下,2002年-2005年四年累计投资额180亿美元,年均增长37%.原本就增幅巨大的对外投资,在进入2006年以后骤然加速。

  位于东部的浙江省是“走出去”战略的大户。除了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的“浙商”,还有很多国际化“浙农”,以国外生产的方式,避开“绿色壁垒”,农产品也能因此在国外卖个好价钱。

  而今,更多省份正不断加入。2006年一季度,仅辽宁沈阳就有四个境外投资项目在商务部获批。“以前,境外投资在我们这里可是个稀罕事儿。”当地有关部门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中国企业萌动的全球化生机,也开始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和公司的注意力。一度将服务对象锁定来华投资大批国外投资服务机构,纷纷掉头,开始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服务。

  4 月11日,英国伦敦投资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吸引更多正考虑开展全球化战略的中国企业落户伦敦。差不多同时,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海油、高科技医疗设备厂商迈瑞公司,相继在伦敦设立欧洲总部,牵线搭桥者,正是伦敦投资局。

  “英国是目前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最大受益国,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被公认为中国进入拥有 4.5 亿消费者的欧盟市场的门户。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伦敦投资局中国区首席代表胡胜利表示。

  4月4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白皮书。这是该机构自去年初进驻中国以来,发布的第一份直接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报告。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正在尝试到境外寻找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我们的注意力也因此转移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上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公关部Joe Huang女士告诉《财经时报》。

  不久前,商业信息服务机构、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也已推出中文读物《商机全球》,免费赠阅给中国高层决策者和商业决策者,借此发展中国客户,将全球化发展战略咨询服务的对象,转移到中国企业身上来。

  “十一五”规划拟订中

  这些国外机构的嗅觉是敏锐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正在加快。

  《财经时报》获悉,国家发改委外资司目前正在拟订《境外投资“十一五”规划(草案)》。根据这份拟订中的纲领性战略规划草案,国家将继续扩大境外高技术领域投资,推进剩余生产能力的转移,争取进一步带动设备和产品出口。

  在规划中,开发利用境外油气和重要矿产资源,仍将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给体系。

  就“走出去”的主体而言,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将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东部沿海省份则将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

  此前,为更好地推动企业“走出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资司海外处,已于年初由一处增为两处,人员编制由4人增至8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看来,当前中国的政策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限制企业‘走出去’,而是开始为企业‘走出去’开绿灯”。

  谁是主体?

  高涨的热情之下,不少省份正在强力推动当地企业“走出去”。在一些地方的商务部门,则开始把对外投资额度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但这一做法引起了专家们的担忧。

  “这种硬性考核是完全不必要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外经所所长张燕生说,“‘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凭借的是企业的市场

竞争力,应该尽量以市场化手段而非政府行为来推动,应避免把企业‘走出去’,变成一场全民皆兵的运动。”

  隆国强也提醒说,“引进来”阶段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而“走出去”则需更多考虑企业自身的需要。“海外发展风险很大,不切实际的‘走出去’,反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温州市外经贸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部门的很多政策和行动,往往是跟在企业行动之后的,当地企业本身的市场嗅觉和战略发展需要,在主导着企业“走出去”的行为。

  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走出去”的一员,广寿集团深知自己需要什么。

  “动力完全来自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而矿产资源开发是本集团的优势。”姚先生说:“政府提不提供优惠政策,对我们自身走出去的战略关系不大。关键是政府放手让我们去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