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探究沙尘暴之源 农业与环境政策目标极不协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 14:55 《财经》杂志

  现行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和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资源环境管理体制,造成了过垦、过牧,从而带来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生态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导致林草植被建设缓慢,使得建设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成为沙尘暴成因背后的根源所在。

  这是5月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刊登的环保总局专家就沙尘暴现象所撰文章的结论。

  《财经》的文章称,沙尘暴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人类尚无法左右的气象因素——大风天气;二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植被因素——裸露的地表是沙尘的源泉。沙尘暴自古至今就未中断过,而近来出现大规模、高频次的沙尘暴,说明地表植被的破坏在加剧,并导致土地荒漠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对荒漠化的防治不可谓不努力,累计投入数千亿元之巨。但研究结果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逆转,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农业政策方面,不仅要求在全国范围实现自给自足,且各个地区都被要求尽可能自给自足;不仅种植业,且畜牧业、养殖业都必须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农畜产品。由此,导致了过垦、乱垦、过牧,使得土地退化;大风一起,沙尘暴便随之而来。

  尽管国家制定了《草原法》,提出了“以草定畜”、不准过牧超载的法律,但以牲畜头数纳税的方式软化了法律效力。地方政府着眼于牧业税的税收,没有下大力气制订与生态适应指数相适应的控制牲畜数量的地方性法规。当地政府大力鼓励养畜大户,选人大代表、评劳动模范等都看重养畜大户。牲畜的发展大大超出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从经济学角度看,“过牧”是不彻底的产权变革导致的草地的公共产权悲剧。基于目前的草地与水资源(包括地面与地下水)环境管理政策,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并加剧了草地退化。

  近年来,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这无疑是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对于解决土地荒漠化、防治沙尘暴,只是起到了治标的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原因在于,这项政策未能消除对草地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并未触及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财经》的文章指出,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是,实施可持续贸易战略,从源头上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粮食进口比例。这事实上也是间接进口生态环境。

  详细报道:

  沙尘暴之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