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 > 正文
 

央行加息:谁是最终受益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13:21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马宜 上海 北京报道

  并未出乎市场预料,一季度金融数据出来两周之后,央行动用了货币政策工具。

  惟一出乎预期的是,央行使用的并不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来收紧市场流动性,而是针对“投资过热”对症下药,将贷款利率提高27个点,一年期利率由5.
58%提高到5.85%。

  这也是央行18个月来首次调整贷款基准利率。

  市场对此普遍反映正面,分析师认为此举可以有效对贷款增速降温。央行宣布保持存款利率不变,对商业银行也是一个利好,由于利差的扩大,银行资产收益率将会提高。

  落空的猜测

  1季度金融数据在4月14日公布后,强劲的贷款增长证实了此前市场的传言。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超过了央行年度调控目标的一半以上。

  此后的两周,关于央行控制贷款过度增长将开出什么“药方”的猜测不绝于耳。市场盛传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在数周内上调,人民币进一步加快升值步伐,也被市场看作可能的选择。

  最后央行的选择是,轻微上调贷款利率+窗口指导。就在宣布加息的同时,央行召开了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参加的窗口指导会议,央行要求银行注意把握信贷投放进度,防止大起大落,强化资本约束。

  另有消息称,此前央行曾召集数家大银行召开会议,明确指出票据直贴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

  “此前一直是说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点儿意外。”交通银行总行信贷部人士说,“贷款利率上调,房贷提高了,对部分过热地区的房价会有抑制作用。”

  为什么最终动的是贷款利率?高盛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中国的市场参与者对利率以及汇率的敏感性非常强,因而与提高准备金率相比,上调贷款利率以提高借贷成本是更为有效的信贷控制手段。

  此前,市场一直认为,由于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所以不大可能通过上调贷款利率方式来抑制信贷增长。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称,央行试图通过27个点的微调向市场表达一个强烈的信号,在调控经济过热和过度投资的问题上,央行是很认真的。

  UBS的亚洲首席分析师乔纳森-安德森认为,此次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几近于零,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能够以很低的利率获得资金的企业来说,影响有限。

  对于维持存款利率不变,央行发言人称,这将有利于鼓励消费及扩大内需,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谁是受益者

  上调贷款利率而保持存款利率不动,使得银行的利差进一步扩大。海通

证券分析师邱志承认为,这将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同时降低贷款增速,“而债券融资规模会更快扩张,会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提高贷款利率,对银行是有好处的,但是肯定将会影响到银行大的贷款客户,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比如发短期融资券。交通银行总行信贷部人士称,“高端贷款客户数量有可能减少,对贷款的整体影响可能会很大,”

  目前,短期融资券的利率大约在2.9%左右,而提高贷款利率之后,原本就不具有优势的贷款利率和短期融资券的成本又相差了27的基点,“我们压力很大,尤其是针对大的集团客户。尽管总体上银行的利差在扩大,银行之间的争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上述交行人士称。

  不过,高盛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这也有可能激励商业银行更多的放贷。高盛认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将会持续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一部分。有消息说,央行在加息前曾召集数家大银行召开会议,明确指出票据直贴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

  目前央行公布的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利率为3.24%。

  中金公司的分析报告认为,由于融资成本的上升,受加息负面影响最大的将是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而工程机械和水泥等建筑相关的行业也可能会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受到抑制而出现需求增长趋缓的情形。

  报告称,本次调控至少在短期内对

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较明显。

  自从2004年10月宣布首次加息之后,央行一直没有调整基准贷款利率。此次加息后,中国是否已经进入加息通道?哈继铭对此表示否定。不过他认为,如果经济持续过热,不排除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

  王志浩认为,利率前景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今后的经济数据。但是, 27个点的升息可能会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超过对经济的实际影响,所以,也不排除继续升息的可能性。

  王志浩不认为本次升息将对

人民币汇率有任何影响。他说,这也不会促使更多的资本流入。事实上,如果提高贷款利率可以有效抑制流动性,就可以抑制房地产的价格上涨,这同样可以给热钱流入降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