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镇江市国有经济投资提升年。采取了六大措施确保“十一五”强势开局。
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存量变现、兼并联合、划拨重组等多种形式,加速国有资本流动重组,推动全市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企业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加速退出投资比较分散、后续投资能力较弱、竞争力较低的国有资本,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金支持优势领域和优秀企业的发展。年内力争使90%的国有资本集中到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
、支柱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二是继续深化完善改革。确保中小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以增量改制为主要形式,加快推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力争6月底前完成索普、恒顺等上市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引导改制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改制时核销、提留、剥离、抵扣资产的监管,强化改制企业资产处置和职工权益保障监管。
三是强化投资活动引导。出台《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实施办法》,对主业投资实行备案制,非主业投资实行核准制,对“非主业、非控股、非本地”投资实行总量控制,把“三非”投资总额控制在年度总投资的15%以内,把延伸投资严格控制在三级以内,力争使90%以上的企业投入实施到主业上来;使90%以上的经营绩效体现在企业主业之上。
四是建立运行监测体系。组织监管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扩大财务总监委派范围,建立年度统一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财务效益、资产营运、项目投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指导帮助企业推进新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审计管理,规范利润分配行为,逐步建立长期有效的国有资本动态监控体系、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考核确认体系。加快港口公司、汽车工业公司的体制调整,做好九大资产经营公司整合后的资产清查处置工作。
五是规范国有产权流转。出台国有产权转让评标委员会、资产评估专家审核委员会、产权界定与纠纷调处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制定国有产权流转变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与纠纷调处办法、核销提留资产和产权转让底价测算的认定制度、产权登记报告与产权变动的审核制度、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的招标制度、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准入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完善产权流转的监管体系。制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办法,选择部分企业开展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缴试点,建立国有资本的投入回报机制。
六是优选国有产权代表。出台国有产权代表选拔和管理办法,建立产权代表登记、备案、委派和工作报告制度,开展市场化选聘国有产权代表试点,逐步打造职业化的国有产权代表队伍。在尚未改制的国有独资单位进行董事会建设试点,建立董事会工作机构。完善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形成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出资人收益、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通过努力,使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高于同等规模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高于全市职工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