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访问非洲:不仅仅是能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6:4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 波 北京报道 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的外交重点之一。
继今年外交部长李肇星等高层官员出访非洲国家之后,4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展开对摩洛哥、尼日利亚和肯尼亚三国的访问。 今年1月12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与非洲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本次胡锦涛主席的出访是今年中非外交的首场重头戏,中非首脑会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也将于今年在中国举行。 在中非“拥抱”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非洲作为资源丰富的广袤大陆,和中国在经济上存在重要的互补性。同时,在战略利益上,非洲国家与中国在众多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成为共同发展的重要伙伴。 北非摩洛哥:可成商贸平台 在中国实施部分免关税等加强从非洲进口政策的促进下,中非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 2004年达294亿美元,2005年近400亿美元。同时,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中来自非洲的比例达到30%以上,非洲超过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成为继中东之后中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市场,其中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苏丹,其次是尼日利亚。今年1-2月,安哥拉则首次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石油只是中非关系的驱动力之一。胡锦涛首站访问的摩洛哥就没有石油资源,相反两国在对欧洲的纺织品出口方面还存在竞争关系,但两国从商贸和出口合作中同样取得共识。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5亿美元,主要是中国对其出口,但有摩洛哥方面的专家认为,可以通过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平衡贸易关系,而且摩洛哥也可成为中国对非洲和欧洲贸易的商业平台。 此次中摩两国签订了贸易、旅游、文化、科研、铁路和文化合作协议,一份协议是中国帮助摩洛哥培训纺织工,发展这一项占该国出口三分之一的产业。 西非尼日利亚:借助中国实现多样化 胡锦涛到访的第二站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非洲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且还是非洲最大产油国和世界第6大石油出口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之一。访问期间,胡锦涛将在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和中国对非政策。 近期中国石油公司加强了对尼日利亚上游产业的进入。1月,中海油宣布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所持有的45%工作权益。3月29日,中海油宣布以6000万美元收购尼日尔河三角洲一块浅水区油田工作权益的35%。中石化也在尼日利亚的3块油田拥有股份,其中两块已经开工。 4月23日,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化石油公司副总裁韩根生在多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积极扩展在非洲的石油生产资产。中化在突尼斯已经有项目运行,并试图参加今年在利比亚的招标,同时考虑进入尼日利亚和加纳。 美国经济学学者卜若柏向本报记者分析,近期由于尼日利亚安全形势的恶化,西方大石油公司更愿意保持目前的投资水平而不愿更多介入,这使中国在参加竞标中获得一定有利地位。但西方公司也担心中国的竞价会抬高尼日利亚招标的价格。 尼日利亚国内法有强制性规定,外国石油公司在该国开展业务必须采取和其本国公司合资的形式,必须参与石油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卜若柏认为,尼日利亚对现有的炼油厂不满意,希望借助中国的援建的基础设施改进其设备。另外尼日利亚还有实现石油客户多样化以降低风险的考虑。 东非肯尼亚:“向东看” 在胡锦涛访问第三站的肯尼亚,该国政府和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政府一样,提出了“向东看”的政策,加强和亚太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2005年中肯双边贸易额达到4.75亿美元。中国广泛介入肯尼亚的电力行业,而且肯尼亚也是非洲的产油国之一。 胡锦涛访问期间,中国和肯尼亚有可能签署石油勘探协议,中海油公司将获得在肯尼亚一块沿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权。本报记者从肯尼亚驻华大使馆获悉,其大使索利泰夫人已经回国为胡锦涛的访问做准备。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强对非洲的经贸攻势,未来中美从非洲进口石油的比例都将提高,中美之间在非洲产生一定竞争关系。据4月访华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香农透露,在中美去年8月开始的战略对话中,已经加入了关于非洲和拉美的两个次级战略对话。 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和非洲的能源合作可以继续深化股权换油源计划,实行“非直接能源合作”。中国石油产业的基金公司可以用帮助产油国改善农业等基础产业为交换,在产油国拿到一些区块的开发权,然后将其出售给中国石油公司勘探开发,解决中国石油问题。“这样可以越过中间商,避免石油对冲基金的炒作。在石油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可以促使石油的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韩小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