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董秘,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一个特殊的职位,一个高端的群体。
董秘,经常出现在镁光灯下,不仅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这不只是因为其在上市公司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只是因为其不菲的薪金,而是因为
它的岗位挑战性。
董秘,看似风光无限,但他们却是一个弱势群体。因为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董秘们扮演的只是协调沟通的角色,且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为了能让读者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经济视点报》记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河南部分上市公司的董秘进行了采访,以求揭开蒙在他们头上的神秘面纱。
印象董秘
董秘:上市公司的“大力水手”
《新财富》杂志评选“金牌董秘”的热潮还未褪去,由河南上市公司协会开展的“2005年度河南优秀董秘”的评选活动又拉开了序幕。在网上搜索,区域范围内评选“优秀董秘”的并不仅仅河南一家。
一则消息称:浙江某民营企业以“金融证券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五年以上上市公司、证券投资业从业经历,熟悉董事会运作,擅长资本运作和上市公司战略规划,文笔流畅,办事高效,年薪10万元以上”的条件招聘董秘,引来应聘者如潮。
董秘职位缘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缘自于董秘独特的角色。
首先,高管加高收入。
与董事长、董事们的直接对话,以公司代表的身份披露信息、直接面对投资者,频频代表公司的立场出现在媒体及一些公众场合,在监管部门与证券交易所有着在某些时候董事长都无法相比的特权和认可。董秘的职业性质呈现出的风光,使很多人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而为董秘职位增加光彩的还有高薪。上述消息中“年薪10万”大概是整个招聘条件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记者对所调查的河南22家上市公司董秘的年收入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也达到了10万元。
其次,高学历和高素质。
因为董秘有特殊的职责,所以,对董秘人选有着很高的素质要求。董秘要具备一定的证券知识、财务知识及擅长资本运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基础;身处监管部门、交易所、决策层和投资者之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这个被称为“公司高管层中最职业化的岗位”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
根据所调查的河南这22家上市公司董秘的资料分析,本科及硕士学历占绝大多数。其中,本科学历的董秘有11人,硕士学位的有6人,MBA研究生1人。此外,多数拥有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工程师职称。有人还拥有2个或3个职称。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精英群体。
这是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他们从1994年《公司法》实施时开始出现,而到1997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专章列示“董事会秘书”条款,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配备董事会秘书后,董秘才迅速成长为一支职业团队。据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担任过董秘职务者已达3000人左右。
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位。只有它和总经理才是由董事会直接任免的两个高管职务。
这是一个高端的群体。他们是公司上市过程的具体操作者,是公司所有需要披露信息的披露者,是外界对公司质疑时的出面解释者,同时,他们又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操作的监管者和推动者。所以,有人形容“他们是掌管上市公司游弋在证券市场的‘大力水手’”。
走近董秘
董秘是谁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董秘是企业的监管者;对于投资者来说,董秘是公司的发言人;对于公司内部来说,董秘是润滑剂。
董秘每天都会为一些琐事忙碌得不可开交,但这些事却极为重要和必要。
无论是在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中,还是在上市公司遭遇流言和质疑时出面解释和澄清的过程中,董秘的名字和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公众的视野。尤其是众多的股民们对“董秘”二字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上市公司与他们之间直接对话的一张面孔。
但是,很多人对董秘并不了解。
“董秘,不就是董事长的秘书吗?”一位从业四五年之久的董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诙谐而无奈地说,这是他经常遇到的别人对他的职位的解释。
“‘董秘’,按照中国人的理解习惯,自然联想到的是董事长秘书。其实,这是错误的。”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珲说。
董秘是什么职位
“董秘”的真正称呼是“董事会秘书”。在中国香港,其称呼是“公司秘书”,而在国外则被称为“投资者关系总监”。
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董秘的核心职责是负责公司的信息披露事务,负责筹备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完成公司年度报告拟定及负责与监管部门、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决策层、管理层的沟通协调事务。
由此可以看出,董秘服务的对象涉及监管部门、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按照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贝卡)董秘陆新尧形容:“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董秘是一个监管者;对于投资者来说,董秘是公司的发言人;对于公司内部来说,董秘是润滑剂。”
董秘的职责是必须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他要把公司的情况和随时随地发生的有可能对公司经营带来风险的举措和信息,及时、准确、合法、真实和完整地呈现给投资者。对内部股东、董事、决策层,要围绕子公司形成良性互动的决策机制,与他们沟通。
由此可以看出,董秘与董事长秘书最大的区别就是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董事长。
新《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条例》中对董秘的定位是高管,并且对董秘的职位和职责有专门章节予以概述。如前所说,在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职务中,唯有总经理和董秘是由董事会直接任免。这是董事长秘书所不能比的。
董秘做什么事
董秘做什么事?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每位董秘,他们会哑然失笑。
采访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煤电)付胜龙时,记者跟踪预约了一个星期,每次打电话联系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外地。见到他时,他抱歉地说“太忙了”。
4月5日,联系采访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孚实业)董秘姚国梁时,赶上他正在筹备股东大会,“半个小时的空闲也没有,要不4月下旬吧。”他说。
采访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神股份)董秘韩法强时,他把采访时间约在了星期六。当记者表示会不会影响他休息时,他说:“我的双休日基本上没有休息过。”
“忙碌”似乎成了董秘工作的代名词。那么董秘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呢?
其实,董秘在不同的时间段其工作重点是不同的。
根据董秘的职责要求,他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者。按照《股票上市规定》,一年中股东大会不少于1次、董事会会议不少于2次,如果公司情况特殊可能更多。所以,每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工作都是由董秘来具体负责。为使会议达到一定的质量,董秘要做的准备工作极为细致。比如准备议案、报告、决议、公告,以及大量的会务安排等。
所以,中孚实业董秘姚国梁说他连“半个小时的空闲也没有”并不为过。
信息披露也是董秘的重要职责。它不但包括年报、中报、季报等定期报告,更多的是临时报告。如: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召开公告、决议,及重要事项公告。
虽然都是琐事,但却极为重要和必要。
与投资者沟通是董秘日常生活最为普遍的工作。接待来访的投资者、接听咨询电话,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投资者见面会等,都是董秘工作的重点。
另外,为企业融资出谋划策也是董秘的责任。
所以,在特殊时间,董秘的工作更为繁重。比如,公司运作上市时、再融资及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董秘都是具体工作的操作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董秘世界
一个“高调”的弱势群体
高调VS低调
代表公司披露信息;在公司出现突发问题时,代表公司出面阐述观点、明确立场;接待投资者来访或电话咨询。以此来看,董秘的职责要求从业者应该是高调的。连《股票上市规则》中也规定董秘的个人简历和电话必须公开。
但是,现实情况中,他们又是一个低调的群体。
在记者前期联系采访时,部分董秘态度温和地给予婉拒:“如果不是公司的事,关于个人的采访就免了吧。”即使接受采访的董秘们也是泛泛而谈,而对于自己的具体经历则是一掠而过。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团队的力量。”不约而同的是每个董秘在采访时都强调着这句话。
“谨慎”,这是在为期一个月的“董秘”调查采访过程中,记者对这个群体的最大感受。
这是由于长期从事董秘工作而形成的习惯。“该说的,要正确、准确、完整地说出来。不该说的,一点也不能透露。”一位董秘如此阐述自己的职责。
按照许继电气董秘姚武的话形容:“该高调的场合必须高调,不该高调时不能高调。”他举例说,筹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时,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不高调就组织不起来。
高调工作,低调做人。似乎成了董秘们的职场法宝。
高管VS弱势
董秘是高管。拿着高薪,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接近决策层,经常出没于监管部门与交易所之间。这种风光让很多人心生羡慕。
但很少有人从董秘的角色定位去分析他们的工作环境。从监管部门的角度,董秘是监控上市公司是否规范运作的监管者;从上市公司来说,董秘是董事会聘请的管理者,他应该为董事会服务。而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他又是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因为他对上市公司规范化管理的监控就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如果一切都放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这三个角色是互不矛盾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利益博弈中,所有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不说一些违规操作,股权分置改革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在这场大股东(一般指上市公司)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博弈中,董秘是倾向于谁的利益?虽然,一般来说,董秘是致力于调和,使双方满意,达到双赢。但在调和时的微妙关系不言自明。
“想真正地达到职业化的标准,还不太符合中国的情况。”郑州煤电董秘付胜龙认为。“董秘不是老板、不是股东。不能命令任何人,只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个前提是别人首先愿意接受你的意见。”他说。
反过来,如果别人不愿意接受董秘的意见,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董秘需要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虽然,具备一定的素质,可以使董秘们达到一些目的。但在一些真正的利益门槛前,他是通不过的。
“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把董秘的职责落实到位。”一位董秘说。
由于董秘们的谨慎,我们无法调查到底董秘在执行中遇到过多少阻力,但是不能否认阻力的存在。
在采访中,多数董秘具有双重身份——兼任董事、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或财务总监。更有甚者,是三重身份,既是董事、董秘,又是副总经理。真正的专职董秘少之又少。至于在具体工作中,哪种身份更具效力,这在各种体制还不健全的现在,是一种微妙的关系。
多数董秘表示这是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该是一种含蓄的表达吧。在各种利益关系中,如何把握分寸,那是一种智慧的考验。
但是,如此环境给董秘带来的是职业风险。
风险VS机遇
董秘的综合素质要求,使得董秘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进而形成一些优良的习惯。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及与大量的高层次人士接触交流,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这对每一位从业者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但是,董秘的职业风险不容忽视。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国内股票市场产生以来,共有192家上市公司(包括已退市公司)因违规受到过交易所处罚,其中在交易所公开披露的处分中明确提及对董秘的处分的有18家,而现实中可能更多。
瑞贝卡董秘陆新尧每年都会对上市公司的高管风险作统计,最后得出:风险最大的是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主要是联动作用。”他总结说。
虽然在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股票上市规划》中规定了董秘的职责。但董秘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所扮演的只是协调沟通的角色,且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于是,一些“装聋作哑”抑或附庸于大股东利益的董秘产生了。这是董秘职业风险产生的根本——责与权的不对称。
其实,董秘的工作环境和所发挥的效力取决于大股东的意识及态度。
陆新尧喜欢把他整理的一些违规操作的案例拿出来让大家看。“XX出事了,为何出事?在看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无形中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由于体制的制约,使董秘不能更职业化地发挥作用,一些董秘便把“品格”奉为行业的自律。
素质VS品能
“董秘能否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关键在于他的素质和能力。”付胜龙说,他所说的素质不仅仅是指业务素质,更多的是指个人的品能素质。
这个观点得到了陆新尧的认同:“职业素质可能都具备,但是如果想最大化地发挥董秘的职责作用,还要取决于个人的品能素质。”
对于平常的工作,责任心是促成一个人工作成效的基础。
但对于处在发育、成长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董秘来说,则有着更多的挑战。
“坚持原则。”这是几位董秘高度一致的一句话。“坚持原则”就要求董秘既不能迎上,也不能迎下,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有迎合任何人的心理。
另一个标准是“不能有畏难情绪”。如果遇到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事,一定要向公司领导说清楚,以事实为准则。
姚武认为:“董秘的职责看轻了就是上传下达,看重了就很重。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自己怎么对待。”
“董秘到底为谁服务?”这是姚武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研究的事。最后他们的结论是“董秘的终极服务对象就是公司的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
“通过你的努力来提高公司的价值。”姚武认为这应该是每个董秘所坚持的。董秘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因为个人利益,而是公司的发展。这是董秘做任何事时的出发立场,也是信心所在。
姚武认为,如果董秘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的现在,董秘的职能不仅仅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这些,还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董秘样本
陆新尧:从官员到董秘
见到陆新尧时,他刚从一个会议上赶回来。步伐匆匆,满脸微笑。一瞬之间,已为他身上流露出的职业董秘素质中的一项打了高分——亲和力。这是一个能迅速淡化陌生感的人。
经历了企业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两件被董秘们认为最具职业代表意义事件的陆新尧是河南上市企业中为数不多的资深董秘之一。从2000年出任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贝卡)董秘,从业已有6年之久。
为避免采访中被打扰,他舍弃了办公室,选择了一间接待室。这是因为他不仅是董秘,同时还顶着副总经理的头衔。
从董秘到公司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再到现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许昌县第二工业局副局长。
上任之初邂逅“上市”
2000年,对于陆新尧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
此前,他还是一名国家干部,春节之后,他的身份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的董秘。
按他的话说“是由于喜欢挑战的个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瑞贝卡董事长郑有全魅力的吸引”。
其实,作为工业局的副局长,陆新尧与瑞贝卡的渊源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真正促使他加入瑞贝卡的机缘却是1999年瑞贝卡改制。
为实现上市,1999年6月瑞贝卡把改制纳入公司进程,同年9月改制基本完成。而期间,对企业管理和改制有着一定研究和经验的陆新尧受瑞贝卡董事长郑有全的邀请前来助战。
而正是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使陆新尧成为郑有全眼中具体操作瑞贝卡上市的最佳董秘人选。
受郑有全的邀请,2000年春节之后,陆新尧离开工作多年的政府机关,出任瑞贝卡公司董秘。而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跑上市”。
因为当时公司体制还是指标制,即每个省一年给一定的上市指标。“谁拿到指标,就等于上市了。”陆新尧回忆说。而在当时,这些指标一般多是给予那些挣扎在困境中的老国企,以解燃眉之急。于是,陆新尧和他的上市团队开始“跑指标”的历程。
就在陆新尧“跑指标”时,2000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推行核准制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核准制下的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要有为期一年的辅导期,并由专业券商全程辅导。
由指标制改为核准制,无疑为更多徘徊在上市门前的企业增加了机会。
同时,给瑞贝卡带来方便的上市体制的变化也带给了它麻烦。由于上市体制变化,不再受指标限制,所以出现了当时千军万马跑上市的局面。因而,券商通道成为制约企业上市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01年5月到同年8月,瑞贝卡等券商通道的时间用了3个月,上市时间被延迟。
另外,由于郑百文事件、银广夏事件和南通机床造出口事件的影响,作为河南民营企业的瑞贝卡,其上市进程也变得很不顺利。这样,不但增加了瑞贝卡的上市成本,也延迟了上市时间。
“非常时期”的“非常经历”
不但中国证监会对瑞贝卡进行审查、考核、认定,最后又决定瑞贝卡必须接受国外专业审计机构的专项复核。在反反复复的申请、审核、反馈、修改的过程中,陆新尧的工作情况可想而知。从2000年4月开始进北京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陆新尧就开始了许昌至北京间的反反复复的旅程。
“每次坐在车里看到窗外麦子长出来了,长高了,麦子黄了,收割了;玉米长出来了,看着大地的不断变换完成了上市过程。”描述虽然带着诗意,但话语中的艰辛不言自明。
另外,由于刚刚从指标制转变成核准制,中国证监会也在慢慢完善和健全体制,所以政策变化非常频繁,几乎不久就要出台新的规范文件或备忘。而申报材料也要跟着这些新的要求修改。
“当时养成了每天都要登陆中国证监会网站的习惯,看有没有新的变化,便于及时修改材料。”陆新尧回忆说。他对那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出台的规范文件和通知作了大概的统计,“大概前后有几十个”。
“公司的申报材料经过了十七次的修改,这些材料积累起来可以装满一辆工具车。”可以想象他修改材料的痛苦。
2002年9月26日,瑞贝卡的上报材料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此刻,陆新尧流泪了。从2000年年初开始,到2002年9月26日发审委通过,中间的艰辛无法言表。
2003年7月瑞贝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叙述往日的经历,陆新尧准确地记着经历过的每一个关键的日期,可见对那段经历的刻骨铭心。
股改之炼
2005年年初,陆新尧开始着手瑞贝卡再融资的准备事宜。
经过项目组人员的努力,在瑞贝卡2005年的审计报告出来以后,再融资的申报材料已经在公司内部初步完成。并提交到主承销商中原证券进行内核,就在公司准备报送中国证监会时,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再融资被迫停止。
而正是这个股权分置改革代替了陆新尧手中的再融资工作,成为他下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股改的大潮来了。瑞贝卡也不能置身其外。
领会到股改精神之后,陆新尧知道大势所趋,抱着“早改早主动”的想法,陆新尧也开始了瑞贝卡股改的思考。
据网上一则消报道,股改推出初期,瑞贝卡主要的非流通股股东并不积极。至于如何与非流通股股东沟通,我们不得而知。结果是瑞贝卡在河南上市公司中是较早进行股改的一个。
而在非流通股股东同意股改之后,与投资者沟通时,陆新尧又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对价方案。
流通股股东期望较高的对价方案,而非流通股股东则坚持较低的方案。在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博弈中,考验的是董秘的能力。如何才能使双方都可以接受,达到双赢的结果?
“与流通股股东的沟通是关键。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陆新尧说。他和证券事务代表处的同事们几乎找到所有能找到的4万股以上的股东,亲自拜访,面对面一一沟通,并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游说。一次不成就去两次。“实际对每个流通股股东的拜访都几乎达到两次。”陆新尧介绍。对流通股的前六大股东,还由董事长亲自出面与他们交流。
“虽然是利益的问题,但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尊重他,求得他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被感动。”陆新尧解释。
通过沟通,瑞贝卡首次公布的对价方案是每10股送3股。对价方案公布后,与流通股股东进行第二轮沟通时,这时投资者提出希望公司适当提高对价水平。
最后,非流通股股东作出让步。在股改方案公布的10天内,瑞贝卡又公布了补充对价方案,每10股送3.5股。这对流通股股东应该是个惊喜。
2005年10月28日,瑞贝卡召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股改方案高票通过。并且,瑞贝卡股票在公布股改方案之后出现了上涨。
“董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历练。”陆新尧欣然接受了这种挑战。
董秘身价
河南董秘年薪悬殊巨大
关于董秘的身价问题,除了《公司法》和《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其是高管之外,并无明确指标。所以,董秘的薪资待遇多是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如太龙药业实行的是计划预算制,公司根据预算来掌控每个员工的工资。而风神股份高管人员的工资则是由专业的机构进行职位的测算得出。所以不同的公司,董秘的薪酬差距也会很大。
本次调查选择了河南22家上市公司的董秘作为样本。除安阳钢铁董秘阎长宽年薪不详之外,在剩余21家公司中,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之间的董秘有6位,占28.6%;10万~15万元之间的有3位,占14.3%。5万~10万元之间的有9位,占42.9%;5万元以下的仅有3位,占14.3%;这21位董秘的年薪如平均计算,则是10.8万元。
另外,在22名董秘中,有4位除年薪外另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而据2004年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显示,上市公司高管年平均薪酬已达到23.6万元。董秘虽然不是高管中年薪最高的,但处于中等水平的董秘薪酬距高管平均薪酬应该不会太远。以此来看,河南上市公司董秘的薪酬落后于全国水平。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宇通客车原董秘徐建生,在2004年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中,徐建生以59,663股的持股量荣登“中国上市公司持股董秘前20名”排行榜的第三位。
另外,刚刚卸任不久的神火股份原董秘王培顺也是资深董秘,年薪达28万元。
在整个排名中,华兰生物董秘范蓓应该是比较突出的。这位年薪8万元的董秘是河南上市公司董秘中唯一的女性。
记者手记
期待董秘职业化
代表监管部门和股东监控上市公司,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推动公司规范操作,保护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这是董秘的职责。
以此来看,处在监管部门、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董秘应该是一个职业化的职位。但事实并非如此。
按照《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董秘属于高管。于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标准,选择公司的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抑或是办公室主任兼任董秘职务。多数人本身就是公司的高管,自然达到董秘的高管身份。
但是,出任董秘的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办公室主任们多已在公司工作多年,已经形成各自的人际关系。虽然不能完全否定我国的人际关系,但今日的中国社会,微妙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很多人的行为却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股权分置改革。董秘代表着股东的利益,即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两方的利益。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却是一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利益博弈的战争。这时候,端着大股东饭碗、又与大股东在工作中有着一定交情的董秘们从内心会倾向谁的利益呢?
即便是一些董秘想发挥自己的职能,但是,董秘的实际权力不是《公司法》所赐、不是《股票上市规则》所赐,而是董事长。思想开放、对上市规则了解的董事长可能会相对重视董秘的职位。相反,一些董事长根本就把董秘当成摆设。
而《股票上市规则》又对董秘的职责给予了明确规定。按规则执行吧,自己的职位和薪资掌握在人家手里;不按规则执行吧,万一出事董秘可是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才有一些董秘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董秘需要更加职业化。而职业化的一个本质就是独立性。即董秘行使职责时最大化地不受董事长的约束,相反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董事长、总经理。这需要从体制上给予彻底的独立包括权力和精神。
权力,即一定的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董秘必须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相关资本运作以及参与研究和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等工作。
而精神层面的独立,则是从董秘产生、薪酬等各方面来决定。让董秘们不再有“自己是上市公司的员工、自己的薪酬和职位控制在大股东手中”的顾虑。这才是董秘职业化的根本。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董秘的职责发挥会有更大的空间。
我们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