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厂私人“操盘”令人堪忧(06-4-26)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16:53 审计署网站 | |||||||||
审计发现,近几年来,某地通过财政补助、集体投入和群众自筹,投入1.2亿资金,新建农村水厂67座,新增受益人口120万人,至少让75%的农民告别了“喝水难”,用上了自来水。但由于农村水厂建设小而散,“一村建一厂,一厂供一村”相当普遍。不少地方,为转移财政及集体经济负担,纷纷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将水厂经营权、产权推向市场,某地水厂被个人买断产权的就有47座。
农村水厂接受私人的操盘后,因受利益驱动,私营业主处心积虑降低水质安全成本。有的只是打井时做过水质化验;有的像炒菜撒味精一样,撒些漂白粉精片,算是消毒;有的宣称水井深及地下一两百米,用不着消毒,直接把井水当自来小供应;有的供水时间“短斤少两”,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象城市供水一样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抑制私营业主的牟利冲动,那么,确保水质安全、供应充足所需的设备投入、消毒送检、管理责任,就会落空。最终,农民虽喝上了自来水,但喝不到放心水。某地一半水厂被检出氟含量超标后,当地有关部门感到很为难:叫水厂采取降氟措施,他们喊花不起钱;全关掉,很多农民无水可喝! 农村自来水供应,属政府提供给农民的公共产品。改水改好改到位,终极目标是让农民用上达标的自来水。所以,既要重视水厂、水井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后续的监管体系建设。水厂建好后,或者产权出让后,到底归谁管?用什么标准管?出现问题怎么处罚?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理清思路,理顺体制。审计调查发现,某地变利益替代为利益共享,变分散供水为集中供水,把县城附近8个乡镇水厂改编成“零售商”,把“城市水”送入千家万户。政府管住这个笼头水厂,使得一大批农民喝上放心水。此法,对破解农村水厂所有权变更所带来的新问题,保证水质安全,确有借鉴意义。(兆坤爱国)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