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交通体系 新理念出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4:5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王娜 北京报道 4月23日,在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明对新北京奥运交通体系建设进展做了介绍。
刘小明肯定,2008年,北京能够满足奥运会的交通需求。他介绍,北京交委正在履行申奥过程中所作的交通方面承诺。 刘小明说,首都机场第三期工程以后,机场的运力已经能达到6000万,高峰期能达到7000万以上。而对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建设,“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申奥中承诺的一些设施建设已初步告一个段落。” 刘小明解释,之所以有信心:一是因为,奥运会期间奥运交通所占城市的出行量是5%-7%,对总量的影响并不大;二是,在奥运会期间将采取“市民带薪休假”等一系列交通管理的政策,大致可以削减20%的交通需求。 但是,据了解,尽管北京奥运会期仅15天,但对北京的交通持续影响时间将达到2-3个月。同时,现在初步确定有28个比赛项目,300个比赛小项。预计将涉及到来自世界的运动员和官员16000多名,注册和非注册记者20000多名,还有赞助商和700多万将亲临现场的观众等。“难就难在时空的集聚性和高可靠性”。 刘小明介绍,新北京交通规划正在围绕几大理念量身定做中。第一,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以奥运为契机,理性地将交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第二,以客户为中心。第三,公共交通为主体。像伦敦、东京这些城市,中心区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重都占60%以上,而北京去年年底公共交通的出行仅占28.1%。预计2008年在全日出行总量中分担的比重也将提高到40%以上。第四,差别化的交通供给和政策体系:中心城和外围城相区别。第五,信息化和智能化。 另外,解决市内交通的同时,北京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为除了在京的31个场馆外,还将涉及香港、上海、天津、青岛、沈阳和秦皇岛六个城市的比赛。城际交通问题早已摆在了刘小明的案头。 正在规划实施的项目包括:在首都国际机场三期以后,适时启动第二机场、第三机场的建设;实施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的衔接,利用港口实现区域的联动;打造京津双核交通网络,加快京津城际客运专线的建设;以北京为核心建立一个“四轴两辅”的北京铁路枢纽。 对此,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司司长王庆云补充强调,“衔接、优化和协调是发展综合交通网规划的主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