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朋 胡怡琳 上海报道
让企业出让已经拿到手的土地,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月11日,“2006杭州—上海经济合作项目推介会”上,来自杭州市经委对外经济处的官员们,正积极为杭州工业存量土地进行招商,并亲手给每位企业代表发放项目资料。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以来,杭州市经委已多次利用各种机会推介工业存量土地。
这些官员“热情”的背后是杭州一大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在排队等地。政府寄希望于通过推介招商,让杭州的存量土地全面流转起来。
而与政府官员的“一厢情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手里拿着闲置土地的企业老板们。
“我没有去上海”,在电话的那一头,韩铁峰告诉记者。韩是浙江达璞水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其公司在杭州萧山义桥镇拥有的159亩存量土地,被市经委列入了上述存量土地招商项目中。但韩铁峰表示,对这一次的招商活动他并不太清楚。
2005年年中,计划投资10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韩铁峰,从萧山区征地159亩。但由于持续的宏观调控,韩最终还是取消了这一项目的投资,地块就此闲置了下来。
韩不愿意告诉记者他拿地的价格,但他明确表示,不会转卖土地。
原来规划做化纤项目投资的浙江龙达集团,也于2005年在萧山东部的党山镇工业区征了300多亩地。此后,由于化纤行业行情变化,公司停止了该项目的投资。虽然他们的地块也被列入了上述招商项目,但该企业同样没有人士前往上海。
缺地引发存量土地招商
实际上,2005年7月杭州市经委经济运行处发布的第28期报告就显示,杭州市土地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最大的困难。报告指出,杭州工业用地紧张,进一步强化了本地资本外流。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杭州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9家,比去年同期减少83家,投资总额21.18亿美元,合同外资12.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1亿美元,总投资、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5.58%、14.76%和5.31%。
报告还称,杭州有一大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在排队等地。
面对这样的困境,杭州市经委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工业土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同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的《意见》正式出台,杭州工业存量土地总体招商开始启动。
2005年10月,杭州市经委公布了最新调查的以闲置工业用地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存量资产报告,杭州辖内的14个市(区)的138个存量资产项目榜上有名。这些存量资产被统一包装对外招商。
2005年10月17日,在“2005杭州国际企业协作配套洽谈暨存量资产招商项目”信息发布会上,杭州市经委再次把招商项目扩大到180个,共涉及存量工业土地4499亩、闲置空余厂房182.3万平方米。
而4月的上海之行,杭州市经委再次把未成功处置的部分存量资产拿了出来。
政府企业各怀心事
一边是土地厂房的闲置,一边是企业用地的紧张。这样的现实面前,杭州市经委组织的存量资产发布应该是很不错的平台。但事实上,政府的种种设想,在实践中却难题重重。
据统计,2004年以来,杭州通过对市区1992年至今已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逐宗排查,共清理出各类闲置土地80宗,土地面积2698亩。但到2005年6月底为止,杭州仅收回闲置土地5宗,土地面积306亩,仅重新调整项目用地10宗,土地面积486亩。
一旦土地出让到企业手中,政府的种种努力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握有土地的企业都怀有不同的想法。
负责推介浙江龙达集团300多亩存量土地的萧山区政府官员徐张根就明确表示:“具体的出让价格或者项目合作,不要找我谈,我作不了主。”
虽然政府方面很希望韩铁峰手上的土地能尽快用起来,并且能符合上述《意见》的要求,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加快当地产业升级,但显然韩看重的并不是这些,“我们希望的项目是当地已经拥有成熟产业链的,比如义桥镇比较有名的电子或纺织产业,我们很感兴趣,这样才比较容易出利润。至于环保和高能耗,很难说。除水泥和化纤项目外,其他合作方式不限。”
同样也没去上海推介会的杭州振化塑胶有限公司吴志祖,更加看重的是价格,其公司在杭州拥有两块存量土地,“虽然面积都不大,30亩左右,但我们已经盖好厂房,所以如果出售,价格不会少于每亩600万元。”这是杭州市中心的综合用地按目前行情测评的价格。
而对于两年不开发政府将会收回的规定,各企业也都自有一套应对之策,“我们不可能让政府收回的,如果两年内实在没找到合适的项目合作也没关系,大不了我们自己找项目上,反正只要在土地上有经营活动,土地就不会被收回。”有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已经获得的土地,政府想收回去重新规划,根本就不太可能。”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最多也就是让企业补交一点土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