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主要商品价格形势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6:32 发改委网站 | |||||||||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初级产品价格继续攀高。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止跌回升。一季度,国内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月环比价格在去年后4个月连续下降后,今年前3个月出现回升,涨幅分别为0.1%、0.8%和1.0%。 一、一季度主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
(一)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攀升。一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WTI原油期货平均价为63.50美元/桶,同比上涨27.4%。月平均价格分别为每桶65.54美元、61.93美元和63.04美元,同比分别上涨39.9%、28.9%和15.4%。国内石油及制品价格保持强劲上涨态势。一季度,石油及制品价格同比上涨24.8%,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 (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铝和锌三个月期货平均价分别为每吨4851美元、2444美元和2255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55%、29%和70%。国内有色金属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8.8%,涨幅同比提高16.9个百分点。其中,铜、铝和锌价格幅涨分别为46.7%、20.1%和52.7%。 (三)钢材价格全面止跌回升并呈现加速上涨态势。一季度,国际钢价指数(CRU)为132.8,同比下降13.3%;月平均分别为130.1、131.5和135.6,月环比分别为下降1.6%、上升1.0%和上升3.1%; 3月底上升到138.2,较年初上涨6.9%。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一季度同比继续下降,但2月份环比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首次出现小幅上涨,3月份涨幅扩大。前3个月钢材环比价格分别为下降1.7%、上升0.8%和上升4.2%。分品种看,一是薄板价格回升幅度较大。虽然一季度价格累计同比下降32.1%,但前3个月环比分别为下降0.8%、上升4.7%和上升11.7%。二是随着工程建筑施工的全面展开,3月份建筑用钢材价格也开始小幅回升。一季度,线材价格同比下降16.5%,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8.9个百分点,但月环比分别为下降2.2%、下降0.3%和上涨2.0%。 二、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国际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既有正常的因素,也有非正常的因素,初步分析,主要有: (一)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是本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基础。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9%,高于该组织先前预测的4.3%。国际市场需求扩大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较快增长,对原油的需求持续增加。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2005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增幅为110万桶,预计2006年日需求量增幅为140万桶,达8470万桶。同时,欧佩克剩余产能有限,伊朗、伊拉克、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石油生产国地缘政治危机,加剧了对石油供给的担忧,推动油价上涨。有色金属需求保持旺盛,但供应持续短缺,部分矿山又因劳资纠纷引起的罢工事件而存在供应减少或中断的可能,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国际基金大举进入商品市场是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规模庞大的国际基金不断寻求新的保值渠道。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大量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过去长期投入不足,新增能力难以迅速增加,长期存在缺口。基于对商品市场继续走强的判断,种类繁多的基金纷纷涌入商品期货市场,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而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三)成本增加对商品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国际市场原燃材料、电力、运输价格不断攀升,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促使企业纷纷提高出厂价。国际贸易商和企业针对铜精矿、氧化铝、铁矿石等市场需求急剧扩大的产品,也采取控制产量、减少出口等方式不断推高价格。 基于一季度价格走势分析,近期国际市场原油、有色金属、钢材等主要商品价格将呈现不同的走势特点。 原油:4月19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升至72.1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高达73.73美元/桶。随着夏季用油高峰的来临,汽油消费将逐渐增加,还可能推动国际油价上升。国内价格将稳中有升,继续上行。 有色金属: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加之市场存在供应短缺的因素,基金炒作热情不会很快消失,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但由于目前价位远高于生产成本,会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增加产量,同时高价位也将抑制消费,减缓价格攀升。 钢材:预计近期国际钢材价格将保持平稳,或略有回升,暴涨的可能性较小。目前,除中国外的各产钢国均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有闲置生产能力,一旦价格大幅上涨,则会迅速恢复生产,保持价格平稳。国内钢材价格在长时间下跌后有反弹要求,但随着新增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将有助于抑制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综合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