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 > 正文
 

博鳌亚洲论坛06年会明天开幕 中国力量引领博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1:43 新京报

  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 本届论坛将更加务实

  本报讯 (特派记者 陈光)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将于明日开幕,“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业”等分会议题将在今天举行。

  本次年会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世界各
国的政界和商业领袖将共同探讨亚洲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也将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话题大幅增加

  为期三天的会议共包括4场全体大会,11场分会。与会者将就亚洲的新机会、多哈回合谈判、亚洲金融一体化、国际能源市场走势、经济全球化等议题展开讨论。

  同时,今年博鳌论坛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关于中国的议题大幅增加,在3天的会议当中,关于中国各产业发展的讨论占据了一半分量,行业领袖与政府官员将讨论“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住房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等等议题。博鳌论坛的常客———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将引领我们“重新考量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今年年会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的第五次年会,既是对论坛过去五年历程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之路的谋篇布局。

  曾庆红参观会场

  据了解,将有800多名嘉宾和400多位记者参加本次论坛,目前与会者已经陆续到达博鳌。

  昨天下午5时左右,在论坛举办地索菲特酒店门口等待1小时后,记者见到了前来参观会场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庆红亲切地向等候在警戒线后的记者问好。

  为确保本次论坛顺利进行,本次论坛的举办地索菲特大酒店,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保布置工作,未来三天进入酒店都要通过安检程序,来自海南大学的100多名志愿者正在宴会厅进行关于如何“上菜”的培训,他们将为明天参加宴会的贵宾提供服务。

  本次论坛更务实

  本次博鳌论坛依然众星云集,论坛的最初发起人,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将再次登陆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将在22日的午餐会上发表关于亚洲金融一体化的主题演讲。

  从目前确定的嘉宾名单来看,呈现“一少两多”的新特征———各国政要减少,部长级官员增多,中外知名企业高层人物增多。

  参加本次论坛的国际政要级别有所下降,但在企业界领袖名单上,出现了一长串名字,包括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美林国际董事长伟凯文、德勤首席执行官白礼德这样的行业大腕,以及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百度公司董事李彦宏等新面孔。

  这一新的变化,体现了博鳌亚洲论坛向更加务实的方向迈进,讨论的议题也将更加专业化。

  -亮点期待

  1 “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今举行

  “青年领袖”是本届论坛第一次设置的议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澳大利亚太平洋杂志董事长雷恩·斯多克等几位国内外青年企业家被邀在会上演讲。凸显了博敖论坛不仅注重邀请高级别的政要、知名企业家,对越来越多依靠才华和智慧取得成功的青年才俊也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2 “印度和中国”专题分会

  今年博鳌论坛的国别专题分会选择“印度和中国”作为主题。去年亚洲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的经济都在强劲增长,关于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亚洲邻国,谁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亚洲的第一强国,一直是去年国际上议论的主题。它们未来是竞争为主还是合作为主,也是人们猜测的焦点。连论坛秘书长龙永图都兴奋地表示,“这将是很精彩的一个国别专场分会,值得关注。”

  3 汽车、房地产等行业议题

  细心的人今年不难发现,这次会议抛弃了以往宏观议题和政治话题,中国各个行业的议题比去年明显增多。“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住房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等议题,都是去年中国发展迅速或受瞩目的行业。

  据论坛一位嘉宾介绍,秘书长龙永图今年着重增加了中国的行业议题,目的是希望引起国内更多人的关注。这也体现了本次论坛务实的精神。

  -论坛数字

  850

  据记者从论坛组委会了解,本届年会参会嘉宾将有850人左右,目前已确认的参会国家政要有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斯洛文尼亚总统德尔诺夫舍克、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一批国际政要。同时还有包括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百度总裁李彦宏、美林国际董事长伟凯文、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学者。

  此外还有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四十多名部长级官员和来自德国、比利时等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大使和驻华代表将出席本届论坛。

  413

  据负责论坛媒体注册的工作人员透露,截至15日,论坛共接到413名中外记者的报名,其中境内记者有282人;境外131人。参加2006年论坛年会的媒体记者比去年又增加60多人,博鳌小镇再次成为新闻焦点。

  今年参加论坛年会报道的媒体中,除国内各大媒体外,境外主流媒体明显增多。除了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性通讯社外,一些主流财经媒体如道琼斯金融新闻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亚太金融新闻社、环球商业评论等,也将悉数来到博鳌。

  报名的境外媒体还有悉尼先驱晨报、西班牙埃菲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

  -读博鳌

  中国力量引领博鳌

  从北京的沙尘当中挣脱出来,享受海南的日光沙滩,在3天的时间内近距离接触上百位政要、商界领袖,分享他们的智慧火花,能够参与采访博鳌论坛是每个记者的荣幸。

  昨天下午当记者走下飞机的时候,迎接记者的是海口32摄氏度的骄阳,经历了一个小时的高速路旅程后,博鳌精神抖擞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片刻间忘记了旅途的劳顿。

  记者居住的蓝色假日酒店大堂餐厅刚刚修葺一新,据它的主人潘石屹说,三天前这里还是一片工地,这就是博鳌的速度。

  六年的时间已经让博鳌从昔日人口不足一万的海岛小镇一跃成为国际会议和旅游度假胜地。六年来世界政要、商界领袖的高谈阔论,思想碰撞,让这里真正具有了“博览天下,独占鳌头”的气象。依海而生,世代务农,享受平静悠闲生活的琼岛人如今也借助博鳌的奇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摩的司机甚至操起了海南口音的英语招徕外国客人。

  回首1998年,当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以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三位亚太国家的前政要共同发起倡议博鳌亚洲论坛的时候,亚洲正处于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之上,由于没有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缺乏地区货币支持力量,遭遇外来冲击时,亚洲国家无法及时采取一致的救援措施和抵御行动,导致危机迅速区域扩散,最终被各个击破。亚洲各国抱团取暖的意愿在当时是如此之强烈。

  然而随着经济的逐渐好转,亚洲一体化的进程,几年来却步履蹒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这些地区大国之间依然缺乏共识,亚洲一体化缺少核心的动力。日本作为地区经济大国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作风,难以得到亚洲各国的信任,中国能否承担起地区领袖的重任还有待考验,亚洲一体化的概念在今天,仍然停留在蓝图之上。

  也许正因为如此,本次年会已经没有了昔日汇聚二十五国政要的盛况,而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在议题设置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本土关照,“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经济学家和商业领袖将引领我们,重新考量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博鳌论坛似乎一改往日指点江山的气势,转而关注更实在的中国产业未来,恰似海南鹿回头向北方广袤大陆的惊鸿一瞥。

  本报特派记者 陈光

  主要议题时间表

  ●4月21日

  “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特别圆桌会议

  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

  ●4月22日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开幕式

  亚洲的新机会、新增长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

  国际能源市场走势

  印度和中国-合作的力量

  创新和IT产业的下一次革命

  住房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4月23日

  亚洲企业的

竞争力

  互联网在中国的未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