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部分食醋企业造假影响整个行业 恒顺集团运营成本增加3成
本报讯 (记者 李德强 实习生 钟婧) 因为央视的一期《每周质检报告》,竟让国内食醋行业“老大”——恒顺公司在去年损失了近2000万元销售收入。昨日,恒顺公司发布了其2005年的财报,该公司去年在调味品业务实现销售3.18亿元。
镇江香醋的“质检门”
据了解,2004年12月12日中午,央视《每周质检报告》播出《“香醋”为什么这样涩》节目:镇江部分食醋企业用发霉变质的大米代替优质糯米作原料,用冰醋酸或者工业冰醋酸勾兑食醋。昨日,记者从恒顺了解到,该节目播出后,各地纷纷对镇江香醋勒令检查。包括恒顺醋业在内的镇江食醋企业为此遭受了极大的市场打击。
据了解,江苏恒顺醋业是我国最大的酱醋调味品生产企业之一,1999年上市,是我国制醋业首家上市公司。“尽管节目最后强调目前市面上90%的镇江香醋质量良好,但即便到今天,此事对镇江的触动还在继续。”昨日,恒顺醋业一人士称,虽然公司在产供销各个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遏制住毛利率大幅下滑的趋势,销售也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但此事对恒顺的全年业绩,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零售商趁火打劫重收费
昨日,恒顺集团董秘王明法受访时说,在央视的节目播出后,各地零售商纷纷将来自镇江的香醋实行下架处理,“这样一来,你要重新上架就得给商场再交一次进场费,我们在这一块上花去了很大的一笔费用,损失主要在这里。”
王明法说,零售商在这个事情上的趁火打劫,并不仅仅在进场费上,其中还有摊头费、摆架费等,“其中还有质检总局要求产品重新进行质检等费用。”但具体恒顺在这一块上损失了多少,王并未向记者透露。据了解,一个产品的进场费大概在2万元左右,而滩头费、摆架费等则是另外计算。
根据恒顺醋业发布的2005年中期财报显示,恒顺的醋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上同比04年减少了17.25%,仅得1.12亿元。按此比例计算,恒顺因为镇江香醋的“质检门”损失了大概2000万元销售收入。同时,据王明法介绍,在“质检门”事件后,为了遏止住销量下滑的趋势,恒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护,从而使得运营成本的增加。据恒顺本期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调味品业务实现销售3.18亿元,同比增长18.63%,但主营业务成本却同比增长28.99%,毛利率也同比下降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