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经济高速增长 货币政策将紧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7:30 新京报

  一季度GDP增速达10.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7.7%

  “我们也没有想到,一季度投资增长这么快。”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让袁钢明这些经济学家也感到意外。随着一季度的金融数据的出台,关于目前经济增长是否过热,货币政策是否将出现紧缩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经济学家持不同观点

  据新华社报道,胡锦涛主席4月16日会见连战时指出,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10.2%.该数值不但高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9.6%,也高于去年二季度最高时的10.1%.此外据发改委官员透露,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超过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

  而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也让人感觉到经济有点“热”。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6万亿元人民币,增幅13.98%,货币供应偏高。

  在一系列高涨数据下,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宏观调控面临压力,并建议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徐善长认为,从已公布的各项数据看,“信贷过猛,经济有点过热”。他认为,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投向了大企业、大项目和垄断企业,对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却在走低。一季度信贷占了全年额度的50%,贸易顺差为233亿美元,这两个指标也说明当前经济仍在往高走,有些过热。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出现过热的观点。

  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袁钢明认为,年初的经济数据具有波动性,也和今年是“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有关,很多项目赶着上。目前的贷款增速并没有超过15%,从行业上看,钢铁价格在下滑后受
房地产
的拉动出现上升,但上升是否能够持续还有待观察。他认为,新增信贷流向房产等行业,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来控制房地产行业的过热。

  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

  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利率、加快汇率改革以及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都成为可能之选。其中,经济学家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对于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即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并同时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建议,可以考虑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提高0.5-1个百分点,冻结银行1500亿-3000亿元资金。此时若市场利率上升过高、过快,为防止热钱涌入对汇率政策形成压力,可将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从当前的0.99%下调至0.66%,甚至可以更多。

  不过,袁钢明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会让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金更加紧张,要解决目前经济的根本问题,应该注重末端利率,即提高市场利率是最有效的手段。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则表示,当前主要是投资偏快,投资反弹的压力在加大,可以适度微调宏观调控政策,并预期央行会在货币政策上稍有调整,以控制信贷投放节奏。

  -外资银行观点

  摩根士丹利:不大可能有宏观层面收紧

  中国的贷款在2006年第一季度大幅提速。非金融部分的新贷款占2006年全年目标的一半。地产作为抵押品的贷款与估值比率已经上升。我们相信不大可能有宏观层面的收紧。对于发生的一切,有两个可能的解释。国有商业银行今年正在准备IPO.它们有增加贷款以支持IPO的动机。如果这是主要动机,贷款增长可能在2006年下半年逐渐停止。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欲支持因去年销售疲软面临现金流问题的地产开发商。如果这是主要因素,该趋势可能不会在2006年下半年放缓。

  贷款趋势在2006年下半年多少会有所减缓。但是今年的贷款目标很可能超过4000亿到5000亿元人民币,这将把GDP增长率推高1.5到2个百分点。

  瑞银:预计央行未来几周将有紧缩政策

  央行未来几周将采取紧缩政策。预计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将上调,推出旨在将整体信贷增长率回落至符合目标水平的更强窗口指导。

  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似乎开始稳定,在2005年下半年复苏之后表现良好之时,今年2月和3月份的3项数据出人意料。其中贸易顺差跃升至创纪录高点、银行信贷较上年同期飙升近15%以及正式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重回两位数。这意味着导致问题的发展趋势可能卷土重来,央行未来几周肯定将采取响应政策。

  同时,经济状况不会导致针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强力措施,也不会大幅加息或大幅收缩信贷。瑞银对12个月增长前景看好,但紧缩政策一旦出台,股市可能出现波动。

  本报记者 庄士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