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宏观调控 现实压力下左右为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10:17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每经评论员[2006-04-19]

  最新的数据似乎印证了世界银行、宋国青等人的先见之明,并且形势比他们的预测还要“喜人”———高增长低通胀:一季度GDP增速仍然可以达到10.2%,与连续三年10%左右的增长持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猛增,出口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增长0.9%,月环比增长为零。这与央行今年初GDP增长8%、消费者物价指数(C
PI)3%的保守预测大相径庭。

  在喜人的表象背后,潜藏的是中国经济冷热不调的痼疾,投资拉动的经济过热,而内需乏力。

  事实上,经过上一轮的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已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据谢国忠的研究报告,从电力消费数据估计,中国经济自2004年上半年开始减速。减速之后带来了隐忧,银行流动性陷阱加大,关注类贷款增加、
房地产
业疲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失衡与上下游产业衰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等危险信号浮出水面。在内需暂时启动乏力的情况下,政府动用资源增加资本构成、刺激出口增长,以投资拉动经济,将成为目前不得不走的一条发展路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年将可能再次目睹出口量增加、贸易摩擦增多、房地产屡调不降,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的彼伏此起。

  为减少压力,今年一季度新一轮的贷款热潮再起。央行公告称,中国一季度新增贷款量达1.26万亿元,几乎占全年贷款目标的一半,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偏离了央行的调控目标。

  这一轮贷款高潮既有其现实基础,如国有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57%;也有其理论基础,央行对今年GDP、CPI的增长速度的保守估计,决定一季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更有其现实压力,今年一季度,总消费贷款(包括抵押贷款)增加了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3%,只占2006年第一季度非金融部分总贷款增长的3.9%,消费贷款不兴旺,内部整改与上市压力迫在眉睫,都在逼迫银行推行积极信贷政策。

  银行作为

发动机,启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阀门。根据宋国青掌握的数据,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的月环比增速是1996年以来最快的,比2004年还要快。

  可以预期,面对热得发烫的财务数据,新一轮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即将到来。虽然谢国忠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的理由是,紧缩与政府的政策互相矛盾,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就不会有贷款条款的放松。

  这一推测合乎逻辑。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如下现实,每次面对这样的数据,政府都能及时作出调控反应。事实上,央行已经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抽走数以千亿计的资金,以抑制“过热”的经济。近日,也有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央行即将适度收紧货币政策,此举将有助于消除流动性过多、未来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的隐患,却不会改变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而对于行业的整顿早已在发改委的计划之中。

  但可以想像,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之后,那些隐藏的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并由经济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在压力之下,宏观调控政策的放松也就呼之欲出。

  迫于压力,以及各方的利益博弈,宏观调控政策成了可松可紧的橡皮筋,甚至有可能使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民营经济成为牺牲品。一项政策弹性过大,必将使前期的努力化为乌有,时松时紧的结果是使得市场无所适从,这在经济学研究中早有经验与模型论证。此时,政府唯有顶着巨大的压力,涉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条大江,才能到达成熟市场经济的彼岸。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