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利祥
上海报道
4月14日下午,上海市工商局决定,把部分重大权限下放到浦东。具体包括:扩大工商浦东新区分局登记管辖权、在浦东新区允许商标专用权出资、优化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审
批登记办法、将企业不良记录相关责任人员的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等。
浦东新区有关人士认为,上海市工商局此举,不仅使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改革权限得以扩大,也拉开了其比照“二级市”运作的序幕,将为浦东获得更大的改革动力。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浦东新区推行综合改革,的确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和更大的改革权限。但这些权限不是为了下放而下放,而是为了提高改革的效率。
工商放权只是一个开始
《21世纪》:上海市工商局把这四项权限下放到浦东新区,对推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什么意义?
张学兵:工商部门推出的这四项措施中,有两项涉及到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两项有利于浦东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体制。
每一项新措施都有其特殊意义。第一,扩大工商浦东新区分局的登记管辖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内企业登记注册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商务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第二,允许商标专用权出资,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通过法定形式转化为创业资本,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优化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办法,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行政许可资源,提高行政许可效率,树立便捷高效的政府形象;第四,将企业不良记录相关责任人员的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有利于探索建立对企业不良退出和失信违法行为的制约机制,促进行政监管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21世纪》:除了上海市工商局外,上海市其他委办局是否会把相关权限下放到浦东新区?
张学兵:根据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总体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将把一些事权下放到浦东新区,比如人事管理、行政审批、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城市管理、市政建设等权限,目前上海市正在抓紧对此进行研究。
浦东新区推行综合改革,的确需要很多配套措施和更大的改革权限。但这些权限不是为了下放而下放,而是为了提高改革的效率。
突破“关键领域、重点环节”
《21世纪》: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要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突破。具体指什么?
张学兵:浦东新区推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既要强调综合性,又要强调配套性。骨头连着筋,光推行单项改革是进行不下去的。
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突出“两个聚焦”——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载体推动自主创新,以陆家嘴为载体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
《21世纪》:在刚才提到的领域和环节中,目前已经取得什么成果,将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突破?
张学兵:目前已有20多项制度创新在酝酿当中。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浦东正在加快实施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扩大政府服务“零收费”范围;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的协商协调、专家咨询、评估论证、公示听证制度;强化行政监督机制,积极做好依法监察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行政问责、效能评估、效能投诉、电子监察等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分开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
在转变经济运行方式上,目前国家海关正与浦东新区联合推行“大通关”。浦东还将着力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同时,将通过金融领域改革、涉外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努力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环境,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
浦东新区的农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将重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和就业市场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另外,还要通过“镇保”,建立农民的保障体系,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形成浦东新区的新农村建设的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