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128点贬值只是正常调整 人民币将继续升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9:03 证券导报

  来源:证券导报

  ○特约撰稿 彭寿波

  ● 从升值前景看,这两次大跌都让原先看好人民币的投资者大为惊诧,但从市场因素分析,升值3.3%之后回调0.26%是外汇交易市场上颇为正常的现象。

  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贬值128点,这一隔夜贬值幅度不仅创下汇改以来的最高水平,也创出10年来的最高记录。

  此次人民币大幅贬值除了受到技术性的回调压力之外,主要还有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是美国2月对华贸易逆差从1月份的179亿美元缩小至138亿美元,并使得美国总体贸易逆差从创纪录的686亿美元降至657亿美元;其二是政治因素,胡锦涛主席即将于4月18日至21日访美,此时人民币兑美元若是突破8的关口显然不合时宜。

  对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误区,认为汇改就是寻找一种途径,一种可以打开通道,以使人民币更方便升值的机制。究其原因,之所以存在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是因为自2005年7月份央行实施汇率改革并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8.27重估为8.11后,市场坚定地认为这只是拉开了升值的帷幕,随后人民币一路走升的态势也更加坚定了人们关于
人民币升值
的“思维定式”。

  无可否认,在当前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的背景下,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是促成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因素,但汇率改革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放宽波幅或“升值化”,而是汇率形成的市场化。为服务于这一目标,2006年1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以撮合方式产生的收盘价确定的方式改进为: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

  汇率市场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增加。从走势图上看,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最高升至8.0040,加上7月21日汇改时升值2%,人民币已累计升值3.307%,期间有过两次比较大的调整:一次是3月7日至3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由3月6日的8.0382连续跌至8.0503,跌幅0.15%;另一次则是4月11日至13日,人民币兑美元由4月10日的高点8.0040跌至8.0248,跌幅0.26%。从升值前景看,这两次大跌都让原先看好人民币的投资者大为惊诧,但从市场因素分析,升值3.3%之后回调0.26%是外汇交易市场上颇为正常的现象。

  不过,中期来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依然存在,首先目前全球黄金等贵金属在逐渐减少,拥有超额

外汇储备和良好国内经济环境支撑的人民币在受到外汇投资者的追捧;其次在境外NDF(无本金外汇远期交割)市场上的报价并没有受到4月13日现货市场表现的影响,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NDF的买入与卖出报价为7.698/7.7025,与前一交易日并无太大变动,相比之下还有上升趋势,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依旧强烈;其三则是美国政府对美元走势的暧昧态度。

  虽然美联储自2004年6月份开始连续15次升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至4.75%,并且极有可能再进行一两次升息,但是美国政府坚持“弱势美元”以消除或减小“双赤”问题的政策似无变意,这一点可从两方面佐证:一是从美国政府到参、众两院,几乎都在认为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解决美国贸易失衡的良方,按利率平价观点,美元利率的提高吸引了资金流入,必然推高美元,但实际情况是美元升高幅度有限;二是目前外汇交易市场上,利好消息对美元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对于美国一直叫嚣的贸易逆差问题,人民币升值能否助其完全解决,实在让人充满疑问。从我国的出口结构来看,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占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加上在剩余的占比17%的顺差中有一部分是价格弹性更小的资源型出口产品,如我省主要的出口产品天然气、石油、水产品等,这显示人民币升值与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之间并无太大的相关性,这也可以解释在人民币升值3.3%之后中国贸易顺差仍在扩大的疑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