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恺 重庆报道
3200万人口,60%以上的农业人口。对于重庆这个西部直辖市来说,那些散落在丛山之间的乡村的经济发展将毫无疑问会影响到重庆发展的未来。
大城市带大农村,从国家高层的一种期望到地方发展的一条道路,重庆一直在摸索前
进。
去年11月和今年3月,重庆市先后组织两批干部共计60名(实去59名),前往韩国对“新村运动”进行研修学习。虽然这只是重庆市对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环,但是,不少人更愿意将其放到国家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进行审视。这些人,既包括当地的知识界,也包括前往韩国学习的部分干部。
韩国研修
这个全称为“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的学习活动,先后举办了两期,每期为时15天。第二期学员29名干部于4月6日完成学习回到重庆。
研讨班由该市组织部和市委农工委联合组织。这个计划最早来源于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儒沛。马于去年率团在韩考察之后,便萌生了这一想法,回国后经过市委同意开始实施。去年11月27日,第一期研讨班学员30名前往韩国学习。无意之中,他们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批省级政府组织赴韩研讨新农村工作的成员。
据介绍,研讨班成员包括该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处室的负责人。第二期,更增加了各区县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以及该市10个百强镇的镇长和书记。
“除了没有农村的渝中区以外,重庆市所有区县都有干部前往学习。”该研讨班一期团长、该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谢金峰介绍说。该市有40个区市县,绝大多数都面临着解决发展农村经济,改变乡村面貌的压力。
根据参加研讨班成员的介绍,在赴韩学习期间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周的时间聆听该国专家教授对韩国“新村运动”的讲座,一周的时间对相关现场进行参观考察。
重庆市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周正华认为,在他所经过的考察学习中,“这次是最有收获的一次。不但内容安排得很充实,关键是韩国当年的许多情况,和重庆现在的市情十分相似。”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1970年代初,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由政府通过投资来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的产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发展中期则采取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模式;后期逐步转入国民主导型发展模式,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运用财政、服务等手段,为国民的自我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经过30年努力,韩国国民收入由人均85美元跃升为2004年人均14000美元,城乡差距缩小到10:8,农村人口由70%减少到20%。
此次重庆前往学习的干部认为,当年韩国的情况与重庆“颇为相似”:韩国国土面积9.9万平方公里、4000万人口、超过一半的人口为农业人口。“新村运动”开始之时农村人均收入只有85美元/年。城乡差距很大,导致农村人口大批流动,并带来了诸多城市社会难题。
而重庆市辖区面积8.2万平方公里、3200万人口,60%以上为农村人口。根据官方数据,2005年该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左右,而城镇居民达到9000元以上。自直辖以来,重庆市共有660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其中相当一部分留在了重庆市内,也带来了诸多的城市社会难题。
内在压力
当然,在韩国与重庆之间,无法进行简单的数字类比。但是,赴韩学习,或许是“寻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位在涉农部门工作多年的干部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中,从六个方面总结了重庆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这六个方面包括: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基础设施脆弱;集体经济薄弱;社会事业落后;建设主体大量外流等。
毫无疑问,这些不容乐观的数据,对于重庆市相关方面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事实上,今年开年以后,重庆市相关部门就建设新农村问题,外出学习以及基层调研,已经是非止一端。而从去年开始分批实施的赴韩研讨班,是举措最大的一次。
“学习成员已经在发展重庆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政策制定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该市组织部干部培训中心的周念忠副主任如是评价此次赴韩学习的现实意义。
首期研讨班回渝之后,形成了具体的学习报告,并向该市组织部和市农工委作了专题汇报。与此同时,部分成员还积极参加到了该市2005年的农村工作会的筹备等相关工作和政策制定之中。
“首先是理念上的影响,然后是思路上的开阔,”周正华说,“政府在政策出台的过程当中,也听取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周是第一期研讨班学习报告的直接撰稿人。
政策影响
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略之后,重庆市在原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该市的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担任小组组长,市相关涉农部门为该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在市级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
小组领导之下的日常机构新农村工作办公室,就设在周所在的该市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些学习成员对重庆新农村建设政策出台的影响力,都应该是在情理之中。
一期学员在考察报告中认为:重庆市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解决思想认识和发动农民问题,核心是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新农村建设应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
在报告里,他们首次提出了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即选择群众积极性高的1000个村进行重点推进,并在其中选择基础条件好的100个村进行试点示范,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并不断总结经验。
根据目前重庆业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来看,该市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基本与他们在报告中的建议相符。3月17日,该市同时发布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
而另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各涉农部门任务分解、村级规划的指导意见,乃至土地流转条例等,目前都尚在积极草拟或送审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