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90年代的并购是机会性的并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17:54 新浪财经 | |||||||||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于4月15日在北京召开“2006中国并购年会”,主题为关注并购整合,提升公司价值。新浪财经特约网络支持。下面是李肃在互动论坛上的发言:
王巍:我想把话筒转向李肃,李肃走了20多年的管理经验,从单位变成企业,到今天所谓的企业集团,这两年来,你怎么样评价主导中国的市场力量。 李肃:首先谢谢主持人让我答这个问题,我从86年年底做的第一单生意就是驾陵,其实是短缺时期,中国的短缺国有企业到底怎么样用并购的方式把行政资源组合起来,扩大自己的产能,所以当时从二汽到一汽介入了大量的行政兼并,当时叫行政化的、把市场化的并购,所以在80年代参加并购的时候,总的来讲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投入形成最好的国有企业在主导中国并购市场。 但是在90年代仔细看,中国90年代发生了中国经济基础的大变化,所以在整个两个很重要的经济领域里不是以并购为主导,比如说国外资本进中国,在90年代主要是合资或者是独资进来,整个乡镇企业把中国的国有工业企业转移到乡村去,大规模的降低成本也不是以并购为主导,实际是大规模的生产转移。 实际上在90年代并购到底谁主导呢?说实在的,在我们眼里看,参与的大量并购,都是跟投机性的机构把握有关系,要不就是国有的资源大规模重组,组的过程中用便宜的方法拿进来。要不是在股市里进行大规模的炒作,编成各种概念,使得股市里很热的条件下形成并购的主导力量。 所以看90年代的并购是机会性的并购,在90年代的时候,包括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很多国外的机构说,到了中国十年没有找到机会,国外大的资本和基金和各种各样的金融资本进中国的时候看不懂中国的机会,而中国的机会实际是由大规模存量要素的重组和股市不规范的炒作形成的机会,都不是正常的机会,在现在看,实际都是过时的机会。进入21世纪之后,最近几年介入的并购非常多,这次王巍定的题,谁在主导中国的并购市场,应该是很重要的题目。在我们眼里是三大金融主体,三大产业主体,一个特殊群体。总共六类主体在并购市场里起作用。 从金融市场看,国外大的产业基金积累了30年以上的经验,有自己一套非常成熟的判断产业的经验,作为一个晴雨表,大规模进入中国,反映中国的市场和企业开始走向成熟了,我们给高胜当顾问,在中国找项目都是尖端性的项目,包括投资银行也认为,应该跟着这个潮流找到最好的对象,长期放款促进并购。 同样的,现在很多金融人才也在做各种各样的金融梦,国外的跨国公司和领袖公司也都在研究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种主体,就是中国的大国有,中国的国有,县一级都死完了,剩下的最好的国有,现在也在进行互相之间的并购和民企之间的并购,以及走出去的并购,因此中国并购主体的多元化确实成了一个趋势,谁主导的问题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是我20年的感受。 王巍:谢谢李肃,他提出中国已经实现了多元化的并购市场,由于博弈市场出现了新的定价系统,出现的发行价值,今天我们是提出问题,还解决不了问题,但是至少我们意识到今天多元化了。这里用一个案例来讨论,就是去年的阿里巴巴的案例,这个案例没有原罪,完全是价值发现,它不存在一个国有企业体制的争论,不存在意义上什么讨论,完全是一个技术活,我想不管是云里雾里,大家都认为阿里巴巴和雅虎收购这个过程形成了去年的一个重大新闻,大家研究这里的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