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问题早已超出货币政策领域,甚至超出了经济领域,成为牵动世界神经的重大话题
□ 本报记者 贺江兵
自2002年10月前日本财务大臣抛出人民币应升值的论调以来,四年间,围绕人民币汇
率制度改革的话题,中外政界及经济界高层交锋不断。
美日欧施压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前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他于2002年10月的一席讲话,在国际上掀起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浪潮。
接着,这场由日本点火、美国煽风、欧盟加油的人民币升值论调被爆炒近四年。
首先响应的是美国,2003年9月,美国财长斯诺访华的基调就是“汇率之行”,他希望能在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但他未能如愿。
接下来,欧盟与美、日一道,在每年一度的G7(西方七国特别会议)上公开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不过,欧、美、日的联盟并非铁板一块。在今年4月7日于维也纳召开的欧盟财长理事会上,财长们基本接受和认可“支持人民币以渐进方式自由浮动”的建议。
对于人民币升值施压最积极的是美国,近来亦有软化倾向。
今年3月,将人民币升值问题推向极至的是美国的两位参议员。参议员舒默和格雷汉姆当月向参议院提交《中国自由贸易法案》,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暂时征收27.5%的关税为要挟,试图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
这两位参议员随后于3月底访问了中国。经实地考察后,两人态度发生改变。现在,美国参议院已决定将《中国自由贸易法案》投票时间延期到今年9月。
美国的企图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起因之一是,美国贸易巨额逆差及其不断上涨的趋势。2004年,美国贸易逆差达6510亿美元(占GDP5.5%);2005年,这一数字上升至7660亿美元(占GDP6.1%)。
以舒默和格雷汉姆为代表的政客,于是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简单的归结为人民币币值过低所致。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2020亿美元,占总逆差额的26%。
面对国内政界的压力,3月1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承诺将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美国政客的论调并未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支持。在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看来,美国的贸易赤字是美国对外国商品永不满足的需求和储蓄率低所致,即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无助美国解决贸易逆差。
中国步调
对于海外的各种声音,中国看得十分透彻。不久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一个外企高管论坛上明确表示,美国应对本国经济问题承担自身责任;美国将中国当作其自身结构性经济问题的替罪羊,这不公平。
此前,温家宝总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曾多次表态,他的讲话,锁定了汇改基调。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亚欧财长会上宣布,中国的汇率改革将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大原则。根据这三项原则,中国央行于当年7月21日,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升值2%。
今年3月的“两会”上,温总理再就人民币汇制改革问题强调,人民币已具有自主向上或向下浮动的空间和能力。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自主选择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建设灵活汇率体系的“渐进性”政策,无需按别人的指点或需要被迫调整人民币汇率。在周小川看来,坚持逐渐提高汇率波动幅度的方针,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