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瓜农走出种瓜得金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任绍敏发自上海 4月的杭州,水果店里已经堆满西瓜,每公斤价格在5元左右。很多杭州人现在都知道,这西瓜虽是浙江俗称“麒麟瓜”的本地品种,出产却远在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到南方种瓜,这种与“橘逾淮为枳”相逆的路径,是浙江温岭一个叫彭友达的瓜农走出来的。
入粤 打通彭友达的电话,费了好一番工夫。他是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下称“箬横社”)社长,其手机称得上是热线——现在,箬横社在全国有13个已投产的西瓜、甜瓜生产基地,4个处于试种阶段的基地,还有150多个批发经销点,他手机的繁忙可想而知。 彭友达年轻时为了生计,打过小工、养过鸭子。1991年,他开始种西瓜,第二年从新疆引进优质瓜种,3亩地赚了1万多元。他一发而不可收,动员箬横镇的村民一起种瓜,规模逐年扩大。 最初,彭友达用大棚种西瓜。获得成功后,他又尝试反季节种植西瓜。浙江的冬季并不温暖,初春也冷暖叵测,这种尝试旋告失败。 彭友达随即动念:到冬季气温较高的广东等地种瓜。1998年下半年,他在广东省揭西县农村承包了180多亩土地,然后带了温岭的35名种瓜能手南下。这一季,他们旗开得胜,所种的瓜北上销售,每亩收入 1100 元。 彭友达在温岭、广东两地奔忙,温岭的西瓜种植业遂在其带动下逐渐形成规模。这时,他开始构想对西瓜进行品牌化运作。1999年,他注册了“玉麟”牌商标,对自己出产的西瓜实行种植、质检、包装、销售的统一。2001年,他还在杭州开了西瓜精品店。“玉麟”牌西瓜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等。 组社 2001年,温岭市农业局一位局长到台湾考察,了解到台湾农会的一些运作方法,回来和彭友达一商量,两人都觉得,组建合作社能把当地的西瓜产业做得更大,质量、品牌都能得到提升。2002年初,箬横社正式组建。 箬横社按照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分配,最初只有29户加盟,如今已有252户成员。合作社开展提供瓜苗、技术培训、生产标准、物资供应、合同订立、使用商标、市场销售、结算分配等“八统一”,专门从事“玉麟”牌西瓜的标准化生产。 彭友达带着箬横社骨干,在全国不断找地种瓜。迄今,海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云南、四川、安徽,加上温岭,已经共有箬横社的十多个西瓜、甜瓜生产基地,面积达2万多亩。每年的西瓜冬季北运、夏季南运,一年四季,全国都有“玉麟”西瓜卖。抗险 在沿海种瓜,最大的威胁是台风。2003年,箬横社在海南三亚承包了1000亩种西瓜。当年11月18日,强台风来袭,这个基地遭受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彭友达和箬横社股东商量后,马上回温岭买化肥、种子、塑料薄膜,回到三亚补种西瓜,结果把当年的亏损降到185万元。 2004年上半年,他又带箬横社的人马来到广西柳州,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瓜。这一年,他们冲销了上年的亏损,还净赚200多万元。 从去年起,彭友达开始在箬横社设立风险基金,从每个生产基地的利润里提取5%作为当年的风险基金。遇到灾害天气,基金可以马上动用。而且,从去年起,生产基地均实施独立核算。 获益 箬横社成员收入颇丰,每亩瓜地的收入从早年的3000多元上升到如今的4000多元。彭友达说,箬横社现在是走到哪里赚到哪里,有很多人想入社。 箬横社去年的销售额有1亿多元,利润达2000多万元。它还带动了温岭市东南沿海8万亩西瓜产业带的形成,让几万户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作为箬横社的创始人和社长,彭友达占其6%的股份,每年大约分到35万元的利润。移师 利用纬度差异种水果,如今早已不是彭友达的独门秘笈,各地都有人效法。这会不会影响箬横社的效益?彭友达在电话那头笑着说:“没关系,中国市场很大。只要把产品质量抓好,只要品牌和规模有了,效益也就有了。” 彭友达说,他经常要在全国各地跑,实地调查、协调,这太累了。他准备让各生产基地和销售点全部联网,这样,鼠标一点,各地当天的销量、价格全部一目了然,他就能坐在家里指挥了。 其实,彭友达并非偷懒之人。他早就有个想法:将西瓜种到国外去。 彭友达已经去过澳大利亚、越南、缅甸等国考察,发现澳大利亚和缅甸的气温、土质特别适合种西瓜,但去澳大利亚种瓜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比如,种子的检疫很苛严,准备期太长,因此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不过,今年下半年,彭友达很可能去缅甸种瓜。他说,那儿人工成本低,又邻近中国边境,运输方便。他初步打算到缅甸种1000多亩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