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认监委猛药治非法认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10:16 每日经济新闻

  “牙防组认证事件”追踪 邹品娥 王菁 每日经济新闻[2006-04-13]

  “牙防组认证”的“金字招牌”曾经是不少产品宣传的巨大卖点。沸沸扬扬的“牙防组认证事件”发生后,这块“金字招牌”而今却扎着消费者的眼。本报调查发现,有些“认证”产品的销量已开始出现滑坡。

  在牙防组“认证”遭遇信任危机之后,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将全面清理整顿非法认证活动的消息,并开始就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牙防组认证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次意见征集。

  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非法认证专项活动。

  国家认监委昨日发布的《国家认监委将全面清理整顿非法认证活动》公告显示,2006年,国家认监委将把此项活动当成“重点工作的重要行动”。据悉,此次清理调查的范围包括3个方面。

  未经认监委批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认证(HACC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节能认证、饲料产品认证、绿色市场认证、酒类产品认证、软件过程与能力评估认证、体育服务认证。

  未经认监委批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中冠有“认证”字样或者在其对外出具的技术评价性证明文件中带有“认证”字样的。

  未经认监委批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中虽未冠有“认证”字样或者其在其对外出具的技术评价性证明文件中虽未带有“认证”字样的,但其所从事的活动符合条例》第二条所规定的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范围。

  来自认监会网站的信息显示,此次清理整顿专项活动由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联合进行。

  通知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要强化重点整治,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要将此次清理整顿专项活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纳入认证监管的总体部署;要将加强认证诚信建设作为清理整顿专项活动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监管手段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边整治、边规范、边完善”的原则,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打击惩治与教育管理相结合,要落实责任,严肃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切实防止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发生。

  在清理整顿期间,各级质检部门要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大、问题严重的违法行为在严格依法行政、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的条件下坚决予以查处。各级质检部门在清理整顿期间要对外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网址,认真受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举报、投诉,并向社会公众告知查询依法批准设立的认证机构的途径。

  认监委就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征求意见

  昨日,国家认监委法律部在国家认监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就《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4月30日。

  国家认监委法律部表示,此次对于牙膏、牙刷等口腔保健用品的意见征集,是为了促进口腔疾病防治,引导科学消费。为此,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共同起草了《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以联合公告的形式发布,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请社会各界提出修改意见和理由,并通过E-mail、信件或者传真反馈。张继 邹品娥

  牙防组“认证”产品卖不动了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获悉,沪上一部分涉及这一事件的产品出现销量大幅下降,一些消费者拒绝选购牙防组“认证”的产品。

  记者昨日在徐家汇一家大型购物超市看到,涉及到“牙防组”认证的产品柜台处明显冷清。张女士在接受本报询问时表示:“我知道这个事情,我是看到这个牙膏上有这个标志(牙防组标志),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反正现在不买。”

  最近一段时间,被卷入“牙防组”认证的一些产品的电视广告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据有关企业内部人士表示,由于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质疑。在全国市场上,自己的产品还受到了一些地方工商等部门的抽查,而销售量也直线下降,在有的地方甚至陷入停顿,有的地方代理商纷纷致电总公司询问解决办法。本报还从沪上其他统计机构获悉,这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众多牙膏品牌都面临着信任危机,有一部分牙膏产品的销量已经下降。邹品 娥王菁

  认证遭遇信任危机

  “牙防组认证事件”越来越热闹。本报经过调查发现,不仅仅是一些牙膏、食品、家电、家具等众多产品纷纷印上经过这家或是那家机构、国内甚至国外的认证。许多消费者表示,这些认证是真是假,他们很难分辨。

  有商家表示,由于当前市场上产品纷繁多样,如果自己的产品通过的认证越多,就越会有

竞争力,因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抱着认证越多质量越好的态度。消费者王先生这样告诉本报,自己在购买商品时,如果通过的认证越多,肯定更加倾向于这样的产品。但他表示:“牙防组存在了十多年,我们也一直相信它,现在却知道自己是被忽悠了,也不知道我们买的商品上标的那些认证到底可靠不可靠。总之,不能太信了。”

  记者昨日在超市发现,除了牙膏等日用品外,像一些食品、家用电器也出现许多诸如“安全认证”等的标志,还有一些标明经过国外认证的标志。本报此后在国家认监委的网站上查询,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些认证项。上海律师陈江表示,“牙防组认证事件”使认证遭遇不信任。他表示,目前我国认证机构、认证措施和认证过程都是有法可依的,信息都是公开化的,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不存在无法可循的尴尬。面对那些没有认证资格的机构或在认证过程中没有依法认证的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依照专门的处罚条理,认真具体地执行下去。倘若不然,那些“李鬼”们就会有恃无恐,继续唯利是图下去。邹品 娥王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