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京沪谁将成为文化创意之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9:45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严娟娟 报道

  4月6日,海淀区正式公布“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通过了建设动漫游戏设计、媒体内容制作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建成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海淀新区科技创新中心以及相应的4个功能区,将海淀建设成面向全球的知识中心区。CIEN记者获悉,自北京在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就一直动作不断,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之都”的“野心
”“昭然若揭”。专家指出,在争当中国文化创意之都中,京沪“两足鼎立”之势初步形成。

  北京发力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北京未来的工作重点。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是把北京建成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交易;动漫、互联网游戏;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六大中心”。

  北京市这项被当地媒体称为“最大亮点”的发展新思路,给了人们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要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经提出,就广受瞩目。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崔永年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不寻常的决策:“首都经济的精髓,应该是有文化创意的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金元浦更是认为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3月24日,北京市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北京创建“文化创意之都”已进入日程。在成立仪式上,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也明确表示,北京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建设“六大中心”,努力使北京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和创意之都。

  据CIEN记者了解,除海淀之外,北京的朝阳、西城、东城等区也在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总体规划,着手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重点产业和园区。

  上海不甘示弱

  在北京大张旗鼓打造“文化创意之都”的同时,中国的另一个中心城市——上海也不甘示弱,正在紧锣密鼓地将“文化创意之都”的美梦变为现实。

  据上海当地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米兰举行的意大利国际创意产业会议上,欧洲著名的安博斯咨询公司在对全球一些大城市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后认为,上海和纽约、伦敦、东京将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四大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事实上,早在2005年,上海已将发展创意产业写入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海2004——2010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并对发展创意产业作出了规划。在上海市正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并成为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近来,上海市打造“创意之都”也动作连连。从首届中国创意论坛在沪召开,到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揭牌,从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揭牌,再到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新近挂牌,可谓“好戏连台”。

  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290亿元,比上年增加17.1%,预计到2010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而上海2004年创意产业的贡献约占全市GDP的7.5%,近两年,上海创意产业的增长率已达17%,规划到2010年争取达到10%以上。从增长率和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地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来看,两地旗鼓相当。

  谁更具优势?

  两城相争,谁更具优势?北京是全国各族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技术优势。而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有其资金等方面的优势。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教授说:“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发展文化产业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合适,文化产值应该高出其他地方一倍以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说,上海具备了成为全球四大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的基础,但必须克服自己所短、学习他人之长,才能真正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意产业中心。

  有关专家认为,北京和上海都有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之都”的潜力,但都面对着原创缺乏、人才匮乏、集聚不够、中介缺少等问题,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规划力度,加大推动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的力度,加大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世界的“文化创意之都”。v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